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王安石变法中设置的市易务,不仅严格立法以抑兼并,而且参与到市场的直接经营当中,增加商税,如市例钱,以及坊场、河渡之关税,进一步扩大征榷范围等。据此可知,王安石的这一变法举措(     
A.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B.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C.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干预D.减轻了人民的差役负担
2022-10-07更新 | 3844次组卷 | 35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列人物中,带领国家通过改革摆脱民族危机,跻身列强的是
A.B.
C.D.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公元623年,药师惠日等人自中国返回日本后上奏天皇:“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之后,药师惠日等被起用为第一批遣唐使,后来陆续来唐的遣唐使多达十余批。据此可知,吸引造唐使来华的主要因素是
A.日本的统治出现危机B.唐朝先进的制度和文化
C.理学兴起影响周边国家D.唐朝发达的海外贸易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初年,地方官吏多为武人,又没有俸禄,劫掠、贪赃之风盛行,流民聚众反抗频频。孝文帝时,官员考课制度确立。依《尚书》确定“三载一考”原则;将前代笼统的“仰列殿最”细化为三等七品,政绩优劣皎然有别;“考即黜陟”,“上上者迁之,下下者黜之,中者守其本任”。外考令明文规定:“每岁终,州镇列牧守治状,及至再考,随其品第,以彰黜陟”,“治状”主要包括劝课农桑、流民归附、开建学校等多方面政绩。五品以下中央官员的考课由尚书负责,五品以上的则由孝文帝“亲与公卿论其善恶”。

——摘编自戴卫红《北魏考课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时期官员考课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官员考课制度的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实行宗法制②奖励军功③普遍推行县制④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4-16更新 | 550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95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主张在中央实行“议郎”制度,要求以府县为范围,约每十万户中公举一个有学识有才能的“士”充当“议郎”,这些“议郎”不仅可备皇帝顾问,而且还可以“上驳诏书,下达民词”。康有为这一主张
A.沿袭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理念B.奠定了百日维新的思想基础
C.借鉴了西方的“民主共和”理论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2020-09-28更新 | 663次组卷 | 25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商鞅在变法中奖励军功,按军功重新规定给予名位的标准。该措施
A.承认了土地私有B.限制了贵族特权
C.消除了等级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
8 . 北宋前期规定:中书令“不与朝政”,中书侍郎“不领省职”,“但掌册文、覆奏、考帐”。这反映出当时
A.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
B.中书省的权力被削弱
C.三省体制得到了发展
D.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漕运指利用水道调运官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黄河流域变得凋敝不堪。除了藩镇之外,唐军在平叛过程中,一些将领的权力扩大,独霸一方,甚至与唐中央对抗,这使得“漕运阻绝”。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决心整顿漕运,户部侍郎刘晏经过考察,对漕运进行了重大改革:疏浚渠道、以通航运;以盐利雇人运输,“不发丁男,不劳郡县”;创立漕运的奖励制度等。经过改革,江淮漕运物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师。刘晏提出并实行的这一套漕运制度,在安史之乱后为挽救漕运的中衰起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潘镛《中晩唐漕运史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漕运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漕运改革的意义。
10 . 商鞅变法时,大幅度提高酒、肉的税率,实行盐铁专卖,管制粮食贸易。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D.重视官商抑制私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