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经营方式和多种流通渠道局面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中枢的银行,必须相应地改革银行体制。19811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切实加强信贷管理,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的决定》,强调中国人民银行要认真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责。1983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组织机构的通知》,该通知明确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是国务院直属局级的金融经济组织,在金融业务方面受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为了强化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职能,进一步确立中国人民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法律地位,集中力量研究和做好全国金融的宏观决策,加强信贷资金管理,保持货币稳定,19839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这些业务由新成立的中国工商银行办理。这是银行体制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1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意义。
2022-07-0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下半期,俄国的直接税发生了重要变化,按等级征税的制度被根除。对国库而言最有数果的直我应是企业活动,农民肩上的负有所战轻,但尚表办理全子线的光主农民被强行就范,赎金明显超过了人头税。间接税制度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19世纪最后30年间,酒税收入又翻了一番,按收入量而言,关税仅次于酒税,19世纪下半期随着手续费和对外贸易的增加,关税在俄国税收中的作用急剧提高。总之,政府将征税重心放在间接税上成为税收跳跃式增长的基本原因。1861~1900年,俄国间接税收入增加了4.5倍19世纪末,俄国间接税占全部税收的85%。虽然欧洲其他大国预算收入也以间接税为主,但未像俄国间接税比例如此之高。

——摘编自张广翔《19世纪~20世纪初俄国税制与经济增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俄国税制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俄国税制变化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范仲淹任大理寺丞上书朝廷,主张改革政治。两年后,范仲淹《上相府书》,提出同样的建议,但未被采纳。庆历初年,宋仁宗迫于形势,责成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提出改革意见。范仲淹在杜行、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支持下,于庆历三年(1043年)向仁宗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一是“明黜陟”,改变过去官吏只要无大过失就照例升迁的做法;二是“抑侥幸”,改变恩荫之滥以减少官员数量;三是“精贡举”,改革科举考试制度,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官员;四是“择官长”,根据政绩选择地方长官,罢免老病和不称职者;五是“均公田";六是“厚农桑”:七是“修武备”;八是“减徭役”;九是“覃恩信”;十是“重命令”。“新政”推行仅一年左右,范仲淹、富弼等人就被迫离开朝廷,已颁布的改革法令也相继被取消。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庆历新政”改革的特点及其被取消的原因。
2022-01-27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万历年(1581年)张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

1)田赋折银征收。田赋中除政府所需要征收的米、麦等实物外,其余所有实物均折银征收。

2)徭役折银上纳。所有名目的役,皆折成银两。原来各种名目的徭役主要由人丁负担,现在政为按人丁和田粮两者派。至于推派的比例,各地差异较大,但不管程度如何,徭役摊入田亩成为一种趋势。改革后的徭役负担,由官府雇人承应。

3)赋、徭合并征收。将田赋银和由丁、田共同承担的榣役银合并征收。直接交与地方府,即“丁、粮皆输于官。”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一条鞭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条鞭法”的作用。
2021-06-2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针对王安石推行的均输法,苏辙上奏说“旧日官岁乘米,钱散于民,故农不大伤,无钱荒之弊。今发运司以所象米代供,而责钱于诸路;诸路米无所售,而敏钱以偿发运司,则钱日益荒,而农民最病,此东南之大患也。”由此可知,苏辙认为均输法
A.损害了富商利益遭到强烈反对B.违背了商品经济交换规律
C.客观上加剧了东南地区的钱荒D.加重了广大农民赋役负担
2021-06-09更新 | 2233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2021-06-01更新 | 405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0-2011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7 . 金兆梓《新编高中本国史》载:五胡入主中原后,“逐渐濡染华之文化”“直至鲜卑拓跋魏之孝文帝起,以华夏之礼教,改革其国俗,于是北方各族始在鲜卑统一局面之下而彻底汉化”。作者意在说明
A.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B.政权更迭激化了阶级矛盾
C.不同民族间文化优势互补D.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然以数千年前一统儒缓之中国褒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之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矣。……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则举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光彻大新。”这段资料最有可能出自
A.洋务派大臣请更风俗的奏折B.康有为等请革服饰以开风气的奏稿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易服法令D.新文化运动时批判礼教的报刊文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2020-05-03更新 | 262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0年江西吉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卷
10 . 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地主、农民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2019-04-01更新 | 192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0-2011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