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出版后,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表示难以接受其思想主张,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在维新变法的高潮阶段,甚至遭到支持光绪皇帝变法的两位大臣陈宝箴和孙家鼐反对而饬令毁版。《新学伪经考》之所以遭到反对,是因为它(     
A.竭力倡导君主立宪制B.有悖于传统主流思想
C.并不是科学的历史观D.触动了清朝统治根基
2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秦国变法“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爵位授予“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此项措施(     
A.完全剥夺了贵族的特权
B.提高了秦国的军队战斗力
C.增加了秦国的财政收入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 . 欧阳修曾评价青苗法:“夏粮钱于春中俵散(散发),尤是青黄不接之时,尚有可说,秋料于五月俵散,正是蚕麦成熟,人户不乏之时,何名济阙(救济),直是放债取利耳。”由此可知,欧阳修旨在强调青苗法
A.初衷与实际效果相契合B.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
C.脱离了实际且与民争利D.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史学工作者对王安石及其变法作了再评价。他们把王安石变法置于宋代特定的封建时代的历史环境中,指出王安石的新法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在维护宋王朝制建专制统治的同叶,还推动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及至20世纪80年代,私有制取得了一定的合法性。研究者批评青苗法、免役法、市役法等摧抑兼并的措施"实质上是国家运用政权力量来排斥一般兼并而自为兼并","经济政策上的倒退,最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经济事务的强权干预",变法"对民间工商业发展极为不利",而且加重了"贫乏"的经济负担。

——摘编自李华瑞《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等


(1)根据材料,指出建国初期史学工作者对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态度及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诏令将皇族拓跋氏改姓为元。史载: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由此看来,孝文帝改拓跋氏为元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盛行阴阳五行思想B.受华夏认同观念影响
C.北魏政权重视农业发展D.洛阳城经济文化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维新变法前后,一些英美传教士和外交人员大力鼓吹变法,他们将西学、西教、西政说成是三位一体的,中国采西学,行西政,必须学西教。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传播宗教是西方列强主要目的B.君主立宪制受到社会广泛支持
C.西方列强认同中国的变法活动D.部分西方人意图影响中国内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写道:“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这反映出
A.一些变法措施客观上阻碍变法推进
B.裁减冗员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C.变法的阻力主要来自清廷冗滥官员
D.变法触动了广大市民阶层的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北魏早期,祭祀以自然崇拜和女性祖先为主。孝文帝执政后改革传统祭祀制度,华夏圣君日益与北魏统治者的血缘祖先结合成为北魏政权的祖先神并与儒家先贤共同成为祭祀的主要对象。这一改变意在
A.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B.削弱鲜卑旧贵族势力
C.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D.变革传统的社会习俗
2021-05-22更新 | 991次组卷 | 22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北魏中后期的魏孝文帝改革时对自十六国以来北方民族融合的一次全面肯定和总结……推动孝文帝改革的因素有
①民族矛盾尖锐   ②阶级矛盾尖锐   ③农民起义不断   ④孝文帝倾慕汉族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