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交融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交融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交融。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交融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时间突厥首领与唐政府的关系
武德初年处罗可汗进扰太原三天,“城中美妇人多为所掠”。
622年、623颉利可汗率十五万大军自雁门攻并州,扰汾、潞诸州,“虏去男女五千口”。
624
(武德七年)
颉利可汗、突利可汗进攻原州(甘肃固原),进扰朔州(山西朔县)忻州(山西忻县),进逼幽州,李世民率兵御之,离间法解除威胁。
625颉利可汗率骑兵十万掠朔州,进攻太原,唐将张瑾全军覆没。
626颉利可汗率兵十万进扰武功(陕西武功县),长安戒严。
629
(贞观三年)
唐太宗加强府兵训练,大举反击突厥。突厥内部分裂,内外多叛之。
630李靖率军大破突厥,突利可汗来降、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灭亡。
657
(显庆二年)
击败西突厥于伊犁河、碎叶河。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突厥地区。

——摘编自韩国磐著《隋唐五代史》修订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叙述唐朝与突厥关系的变化。

2 . 材料 嘉庆、道光时期,清廷固守“入童为出”的原则。咸丰、同治时期,随着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清朝的财政支出急剧增加,而常例收入的数量却非常有限,导致“量入为出”在实际操作层面已无可能,只能开始向“量出为入”转变。此间,清廷除加征田赋、盐课等旧赋,还开征厘金、洋税等新税种,推行捐输。厘金和洋关税在事实上超越田赋,成为这一时期清廷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清廷的财政收入规模,由咸丰初年4000万两增加到同治末年的7000余万两。清末,近代企业税也成为一个新型税种,主要指铁路、轮船、邮政、电报等企业创造的收入。晚清时期,为最大限度地获取和扩大税源,各种苛捐杂税名目迅逮增加。光绪前期的年财政收入为80000余万两,宣统三年的收入为2.97亿两,上升趋势明显。当然,清末的财政支出也加逮膨胀,“量入为出”难以为继,清廷只得放弃旧有的财政高度集中管理体制,将部分筹饷权下放各省督抚,地方财政体系得到发展。

——摘编自倪玉平《从“圣入为出”到“量出为入”:清代财政思想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财政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
3 . 改革进步

材料一 通过把部分国有土地、户绝田、罪没田、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适当限制土地的占有、买卖与继承,从而有效调控了全境的土地占有关系,解决了因田业无主或产权纠纷而产生的大量农田抛荒问题,遏制了土地兼并与土地集中势头,扶植了人数众多的自耕农(包括汉族和内迁各族农户),同时又有力地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使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和赋役负担者,增加了财政收入。到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4年),北魏全境国家所控制的户口数量已超过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户口的一倍,史载“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日本在近代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2)阅读材料,结合近代日本的史实说明以上观点。
2020-02-22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新高考模拟试卷02(北京)

4 . 材料: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明治维新是东方民族学习西方文明的成功“范例”,日本近代化是第三世界学习西方文明的榜样。如美国历史学家赖肖尔就认为,“日本的现代化对现在的欠发达国家是一个最好的榜样”,并判定如果这些欠发达国家“要走出一条跟日本完全不同的新的发展道路,那却是完全非科学的态度”。赖肖尔还认为,虽然日本近代历史中包含着军国主义等问题,可是日本的现代化却获得了极大地成功,是学习西方文明的榜样。然而,所谓“范例论”在许多方面违背了历史的真实。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赖肖尔的观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少数民族政权创立者对其祖先追述如下
政权及创立者民族史书记述出处
汉刘渊匈奴汉室之甥《晋书·刘元海载记》
夏赫连勃勃匈奴大禹之后,世居幽朔《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北燕慕容氏鲜卑有熊氏(炎帝)之苗裔,世居北夷。《晋书·慕容廆载记》
北魏拓跋氏鲜卑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魏书·序记》

该记述可以说明
A.北方民族共同的民族起源
B.北方少数民族对华夏文明的认同
C.北方民族政权的制度沿革
D.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
6 . 王安石变法之初提出:“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农事为先”,依据这样的见地,它制定的措施有
①农田水利法
②青苗法
③免役法
④市易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9-06-2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中国古代史)题选
7 . 历史上政治决策的最终制定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材料一平城、洛阳位置图


——《魏晋南北朝》(中国文明史4)

材料二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引自《魏书祖莹传》

材料三平城粮食供应不足,是北魏政府向来要面对的一个大难题。在迁都之前,北魏君主亦经常令关内各州以牛车运送粮食到平城。至太和十一年,平城一带又发生大旱灾,不少人因饥荒而死。

——《魏书世祖纪上》

材料四孝文帝对成淹说:“朕以恒代(平城)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

——《魏书成淹列传》

材料五(孝文帝)乃独谓澄曰:今日之行(迁都之事),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任城(任城王澄)意以为何如?澄曰:伊洛中区(洛阳是天下的中心),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孝文帝)曰:北人(北魏人)恋本(眷恋本土),忽闻将移,不能不惊扰也。澄曰:此既非常之事,当非常人所知,唯须决之圣怀,此辈亦何能为也?

——《魏书景穆十二王列传中任城王云附子澄传》

材料六孝文帝强调: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而黄河急浚,人皆难涉。我因有此行,必须乘流,所以开百姓之心。

——引自《魏书成淹列传》

材料七河北是北魏时期中原物产最富庶的地区,粮食产库及丝绢产地也在河北,所谓“河北数州,国之本也;……国之资储,唯籍河北”。由此可见,河北是北魏政府财政开支的重要支柱。

——《魏书昭成子孙列传》


列表归纳材料一至材料七涉及的平城和洛阳两地对比的各项因素以及与之对应的论据,说明为什么孝文帝在平城和洛阳之间最后决定迁都洛阳。
2019-06-2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中国古代史)题选
8 . 1891年,正在访问日本的俄国皇太子尼古拉伊(后来的尼古拉二世)被警卫漳田三通刺伤。当时的内阁政府对司法机关施加压力,要求判处被告死刑,但是,担任大审院长的儿岛惟谦指示具体负责审判的法官,要求按照法律规定,以普通人的谋杀未遂罪论处。最终被告判无期徒刑。这一案件的处理结果说明日本
A.确立了美国式政治体制
B.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对立
C.司法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D.极端民族主义迅速抬头
9 . 小人物的人生经历也可以反映社会大历史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无锡市民贺星允老人从1958年始每天不落的记账,20多本家庭账册以平民角度记录下国家历史的巨变。下表数据是从贺星允老人20多本家庭账册整理出来的。

时间家庭总收入家庭总支出一根大饼油条价格
1958年971.2元798.26元4分钱
1979年1568.3元1003.97元2角5分
2000年30595.12元13705.18元5角
2008年65872.45元39564.72元3元
2018年112358.68元78546.23元6元

——摘编自2018年12月28日《扬子晚报》


根据材料找出相互关联的数据自拟题目进行历史解读。(要求:材料数据之间有关联,自拟题目与选取的数据合适,历史解读合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战国后期,荀子访问秦国归来,称赞秦国官吏“肃然”“恭敬”“敦敬”“衷信”可谓“古之吏也”;称赞秦国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可谓“古之士大夫也”。这一良好的吏治,主要因为秦国
A.遵循古礼
B.推行德政
C.体制创新
D.人才荟萃
2018-12-26更新 | 1107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新高考模拟试卷02(北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