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归纳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性的;是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即为归纳。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AB.BC.CD.D
2017-02-28更新 | 3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下学期学前考试历史试卷
2 . 利用表格整理和归纳历史知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表格中的国家领导人与其相关活动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总的背景帝王改革任务历史地位证据理由
明治天皇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甘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光绪皇帝20世纪中国开宗明义第一章

①工业革命的影响 ②摆脱民族危机,向近代社会迈进
③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④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19-03-22更新 | 479次组卷 | 6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平谷区2019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为此,梭伦在改革中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D.赋予平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就北魏“均田制”,著名学者黄仁宇做了如下的归纳:“魏之‘三长’、‘均田’以及(其后)各朝的‘府兵’,都系用‘间架性的设计’作基础,也就是先造成理想上的数学公式,广泛地推行于各地区。行不通时,互相折衷迁就,只顾大体上在某种程度上的可行,无意以条文作主,凡事认真。这种办法施行至公元775年安禄山叛变时,已不能继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政府制度在实际推行中受挫B.材料分析出唐朝灭亡的原因
C.黄仁宇否定三长均田府兵制D.材料认为政府执行力度不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他谈到“eunomia”或者说“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2016-11-18更新 | 1047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0年河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6 . 为了消除社会的动荡纷争,促进雅典城邦的振兴发展,梭伦冲破重重阻力,发起
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在改革中,叔本华把梭伦的改革原则归纳为:“不要伤害任何人,
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7 . 1854年,日本学者佐久间象山依日本原有的“和魂洋才”主张,明确提出了“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的主张(艺术=技术)。这一主张后被更凝练地概括为“和魂洋才”。佐久间象山提出这一主张时,日本正处于
A.江户幕府初期B.江户幕府末期
C.明治维新初期D.明治维新末期
2020-09-0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高中历史知识竞赛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国学大师钱穆评论道:此种制度可用两句话概括之,即‘同富约之不均,一齐民于编户’。……乃魏孝文帝根据中国读书人而改革经济制度,故寓独特的历史文化精神,与西洋不同。”钱穆在此评论的是
A.官吏俸禄制整顿了吏治B.均田制稳定了小农经济
C.三长制强化了地方控制D.租调制增加了政府收入
2020-08-29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资治通鉴》卷140概括记述了北魏孝文帝改姓氏的诸多措施。宋末元初人胡三省在注释此处时感慨道:“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这一感慨可以佐证,孝文帝时的北方民族交融
A.冲击了传统华夷观念B.巩固了士族的政治地位
C.实现了经济重心南移D.直接促成了隋朝统一
2020-02-02更新 | 410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10 .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商鞅变法的背景。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落后的国家B.秦国贵族认同了商鞅的变法主张
C.秦国国君希望变法图强D.战国时各国纷纷变法,形成变法潮流
2016-11-18更新 | 6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