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岁的皇太子(宋神宗)赵顼登基前后,帝国财政状况大抵如此。其积贫积弱之势已成定局,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促使皇帝作出改革决定的因素肯定不少,其中,最重要的则可能是下列两点:

其一,帝国财政状况日益困窘,举步艰难,已经很难再往前走了;其二,王安石的一套理论的确具有极强大的说服力量。至于年轻皇帝的争强好胜,毫无疑问是一个基础性的因素。公元1069年,即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负责帝国的变法事宜。著名的熙宁变法开始了。

——引自《王安石变法》

材料二:北宋时期的国家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在6300万到6800万缗钱之间。官、兵两项已经开支6000万缗;神宗皇帝时期的皇家开支大约为每年720万缗;单单是这样几笔开支,已经导致入不敷出的财政赤字了。但是,还有必须花的几笔钱:祭祀天地祖先的费用是:景德年间600万,皇祐年间1200万,几年前的治平年间,四年不到是1300万;最后还有两项令帝国君臣最不好意思的开支:每年必须“赏赐”给辽国50万两匹银绢,必须“赏赐”给西夏27.5万两匹银绢,两项合计75.5万两匹银绢。

——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阅读下列两张漫画: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北宋国家财政支出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问题与王安石变法之间的关系。
(3)材料三中的两张漫画反映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019-04-0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
2 .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推陈出新、除旧布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但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元至北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人教网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历史学习》

材料二“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避空荒……卖者坐如律。”

——《魏书》

材料三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历史风云网

材料四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漫画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
(2)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四,简要指出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019-03-0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插花中学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历史试题

3 .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推陈出新、除旧布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但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元至北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人教网

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历史学习》

材料二“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避空荒……卖者坐如律。”

——《魏书》

材料三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历史风云网

材料四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漫画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

(4)结合材料二、四,简要指出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 .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推陈出新、除旧布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但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元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人教网
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历史学习》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 “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避空荒……卖者坐如律。”
——《魏书》
(2)试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材料三 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历史风云网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
材料四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漫画

(4)结合材料二、四,简要指出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4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材料一     中国近代关于日本的漫画

材料二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长期扮演着一个急需全中国人认清其本质的角色。依中国人不同的需要,日本以不同的面目出现:要么是一种丧心病狂,打中国主意的、凶险变态的生物,要么就是一个齐备了一切优点、专门让中国人汗颜并发奋图强和榜样。就像同一个人,在书店里一边是批判此人罪恶的书,另一边却是各种成功学书籍的主角,日本就是这么奇怪的存在。
——黄章晋《体温日本》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艺术”特色从18世纪过渡到20世纪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采取的“发奋图强”活动的历史背景。
2016-11-18更新 | 7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黑龙江四校联考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卷
6 . 义利论是关于道德规范与物质利益的关系及人们如何对待两者关系的理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养之之道何也?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也。何谓饶之以财?人之情,不足于财,则贪鄙苟得,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其制禄,自庶人之在官者,其禄已足以代其耕矣。由此等而上之,每有加焉,使其足以养廉耻,而离于贪鄙之行……人情足于财而无礼以节之,则又放僻邪侈,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为之制度。婚丧、祭养、燕享之事,服食、器用之物,皆以命数为之节,而齐之以律度量衡之法。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万言书》
材料二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义利观的演变”为课题收集的史料表

史料
观点评价



“夫士习之坏,向第阴背夫义以从利耳,今则显然逐利,并不知有义之名。民风之坏,向第尚力而未能重德耳,今则长幼无序,且并不知有贵贱之分。”(《筹办夷务始末》)
A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但仍然没有突破封建地主阶级伦理思想体系的范畴。



“故天演之道,不以浅夫、昏子之利为利矣,亦不以溪刻自敦、滥施妄与者之义为义,以其无所利也。庶几义利合,民乐从善,而治化之进不远欤。”(严复《天演论》)
B

材料三 约翰·D·洛克菲勒(1839-1937年)的创业史年表(部分)
1870年 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
1879年 通过暗中以低于票面价值的价格、许以回扣或别的企业不曾给予的好处等手段,形成了遍及全美的标准石油托拉斯。
1890年 公司已经控制了全美的大多数石油企业,也控制了全世界石油工业70%以上的市场。
1892年 创办芝加哥大学,开历史上独家对一所大学捐款之最。
1902年 建立教育总会,是一战前最大的、有系统地资助黑人教育的组织。
1911年 美国最高法院裁定标准石油公司违反了《反托拉斯法》,并将它拆分为34家新公司。
1913年 创建洛克菲勒基金会,其宗旨是促进“知识的获得和传播、预防和缓解痛苦、促进一切使人类进步的因素,以此来造福美国和各国人民,推进文明”。
——据CCTV节目组
《公司的力量》、资中筠
《财富的归宿》等

漫画(创作于1903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对义利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义利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的观点折射出近代中国人对“义与利”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参考材料二中评价洋务派观点的方法,选择顽固派或维新派的观点进行评价。
(3)据材料三,指出洛克菲勒创业史的突出特点。并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解读漫画的寓意。
2016-12-1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高三高考二轮总复习高考命题常考题型历史试卷5
7 . 经济关系的变动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               图二废井田开阡陌
(1)分别提取材料一两幅图的信息,并从唯物史观角度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2)模仿下面的示例,简介两税法。
示例:租庸调制
唐初实行的赋税制度。规定凡是均田人户,均按丁承担定额的租调,并负担一定的徭役。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租庸调制有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两税法

材料二   这个大文人(王安石)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改革者,它能够考虑到“青苗法”,在政府和农民间建立了庞大的债权关系,还有“免役法”,即资金和劳役的替代法,这就更加大胆了。这些改革使国家富裕了……

——摘编余秋雨《中华文化四十八课堂》


(3)据材料二并从变法的积极作用角度说明王安石“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改革者”。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86月,维新派向光绪帝提出开制度局前,便开始筹划在内廷开懋勤殿。懋勤殿设在紫禁城内,清代皇帝有过开懋勤殿议政的先例。康梁认为,制度局是外来名字,目标太大,易遭阻遏”,要进到皇帝身边参与议政,开懋勤殿更实际可行。在上奏中,他们提出“选集通国英才数十人,并延聘东西各国的政治专家,共议政治制度,将一切应兴应革之事全盘筹算,定一详细规则,然后施行”。在另一奏折中重申,在懋勤殿,“悬百国之图,备中外之籍,分列百政,各设专科,派以纠集东西,斟酌古今,编纂政法,以备施行”。但因慈禧的反对未能实行。

——据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设计的懋勤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维新派主张设立懋勤殿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中国古代改革】

材料一   后周世宗柴荣即帝位不到十天,北汉举兵南下侵犯,柴荣“自率亲骑,临阵督战”。周军最后取得大胜。战后,柴荥针对战场,上所暴露的问题,“躬亲试阅,选武艺超绝及有身首者,分署殿前诸班”,“老弱赢小者去之,诸军士伍,无不精当,由是兵甲之盛,近代无比,且减冗食之费焉。”显德二年开始,他先后疏浚了胡卢河、汴河、五文河等,“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祥始通”。五月,下诏“诸道州府县镇衬坊,应有敕额寺院,一切仍旧,其无救额者,并仰停废。”还严格规定出家为僧尼的条件。这一年共废寺院30336所,仅保留寺院2694所。显德五年(958)命人制成《均田图》赐给诸道节度使、刺史,随后“均定河南六十州税败”。连历代受优待免纳租税的曲阜孔氏,也要照平民免纳租税。他虽仅在位5年半,但史评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为结束割据开创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金世宗在位期间(1161-1189在位),励精图治,革除弊政,金朝进入全盛时期。首先,推行与民休息政策,把来自中原参加南征的步军都遣返回家,派官员招抚流亡农民。对移居中原的女真人户,凡父兄子弟俱在兵伍的,也遣放一丁归家。对宋战争一结束,仅留6万戍备,其余士兵也都放还。在经济上,他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奖励垦荒,注意兴修水利,鼓励民间发展手工生产。在文化上,他熟读汉文典籍,治国理政皆遵奉儒家思想,重视人才培养和科举取士,崇尚民本,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与此同时,他坚定捍卫女真族传统,将儒家经典翻译为女真文字,建立《大金得胜陀颂杯》,上刻汉字和女真文字,弘扬女真民族精神。《金史·世宗纪》赞曰:“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此其效验也。”

——摘编自赵毅《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绪合所学知识,概括后周世宗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金世宗改革的成效。
2023-01-3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关条约》震动了清廷朝野上下,励心变法、图强保国的呼声高涨。“自中东罢役以来,中外诸臣竟言自强之术”,均以为“目下欲图自强,自以修明武备为第一要义”。这一时期,张之洞目睹湘、淮旧勇积弱无能,亦不断奏述:要抵御外侮,必须编练一支近代化军队。

1895年,自强军在江宁(南京)建立,由张之洞聘请德国将弁35人帮助教练。自强军所招士兵必须“年在16岁以上,20岁以下,体力精壮,向不为非者”。自强军比较全面地仿效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建制,改变了清朝军队单一化的落后现象。张之洞认为若仍以华官管带,新军积弊便会如故。因此,自强军营哨官“均以洋将洋弁为之”,华官只能为副。武器装备大多需靠外债购自西方列强。

甲午战后,由于清政府财政困难,更由于整个封建生产关系没有改变,自强军的试验只能归于失败。

——摘编自王贤知《自强军编练述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进行军事化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自强军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建立自强军的影响。
2022-06-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