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考古所见秦国与东方六国的差异

东方六国秦国铜陶器物群演变
连续性战国中期发生断裂墓葬等级序列
多阶层、小间隔两极分化,国君墓与卿大夫墓规格落差巨大都城形态
分内外城,外城有居民区、工商业区城内多数面积为宫殿、宗庙、官署城址等级序列
国都以下逐级递减缺乏中小城市,国都之下直接为自然村落货币
形态和铭文多样化统一的“半两”钱

——梁云《战国时代的东西差别——考古学的视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部族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三   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简要指出材料二、三,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不同。说出你对孝文帝改革的看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在1875年发表《文明论概略》指出,只要以文明发展为目标,不论什么样的政体,民众都应当欢迎,不论用什么样的方法,社会都应当接受;在1885年发表的《脱亚论》中指出:“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


阅读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观点,并结合近代历史知识加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态度鲜明,史论结合,表达逻辑层次清楚)
2020-03-24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六)文综历史试题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废除农奴制是19世纪俄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某班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探究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同学们在查阅资料后发现对此的解释不尽相同。

观点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观点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为巩固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出你的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甲午战败后中国士大夫心态

——摘编自周松青《甲午战争与士大夫心态》


根据材料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传统社会,婚姻以“事宗庙、继后世”为目的。其仪式,通行六礼。宋以后虽有简化,基本上仍遵循凭媒定娶、尊长主婚、写立婚书或收受聘财之习俗。民间婚姻习俗乃百姓私事,只要不因纠纷告上衙门,多与官府无涉。清末新政时期,四川等省份出于改变婚姻陋习,增加新政经费诸考虑,下令废止民间自拟庚帖,改为购买官方统一印制的婚书。四川省拟定大量白话文告示,广为宣传的同时,赶印了5万份婚书,要求各地三个月内售清。这次改革是政府试图以法律形式规范民间婚姻的尝试,由于民间婚俗根深蒂固,官制婚书费用较高等原因,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摘编自吴佩林《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之推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推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推行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