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掌握中枢大权之后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万历元年,他提出“考成法”,加强对官员的考察。考察的方法,是逐级考核。内阁稽查六科,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及六部稽查巡抚、巡按,抚、按考察地方官员。此外,建立了随事考成的制度,要求各衙门将逐日的章奏登记,立文册两本,一送六科,一送内阁,实行一件,注销一件,每年每月针对事情的完成程度加以考察。张居正竭力整饬边防,派戚继光在蓟镇整顿防务,修筑边墙,派名将李成梁防守辽东。裁减冗官冗费,甚至要求皇室节省开支,积极清理历年拖欠的税赋。重新清丈全国土地。从万历六年到万历十一年,清丈基本结束。清丈后的田地总量,比弘治时期的田地总量多了300万顷。推行“一条鞭法”的赋役改革。一条鞭法的实质,是赋役合并、一概折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它使原先繁多的杂税归于一条,又将原先按丁征收的役改由丁、田分担。


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病死。此时,户部太仓储银超过600万两,京师储粮达700万石,是隆庆年间的三倍。“海内肃清”,边疆稳定。万历十二年,神宗下令查抄张居正家。张居正的改革措施也多被中止。

——摘编自社会科学院《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居正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霍光的重要历史功绩是废去昌邑王,确定(汉)宣帝继位。这是保证西汉社会继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卒。宣帝始亲政事,“励精为治”,号为“中兴”君王。

汉宣帝时期是西汉盛世的继续,实行武帝末年以来罢兵力农、“思富养民”的政策。宣帝于本始元年至神爵四年(公元前73~前58年),曾七次下诏征召人才。又先后诏令安置流民、减免田赋、减低盐价和赈济灾民,还一再派遣使者或丞相、御史的属官,到各地查处执法不公、擅兴徭赋、出入人罪的不法官吏,考查地方官治绩。被称为“抠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赞”。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汉宣帝“励精为治”的变革举措。
(2)根据材料,分析指出汉宣帝变革举措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有聚万数千生员,而拨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拨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拨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精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摘自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己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摘自了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1905年全国工矿会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也都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摘自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会的现代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发表这些看法的目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科举制在中西方的不同命运并分析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初年的赋役制度主要沿袭了前代的赋税制度。在这样的赋役制度下,本应承担较多赋役的地方豪强为了逃避田赋和徭役,便通过勾结地方官员,隐匿人口、伪造文书、修改田则。随着地方贪腐之风日盛,田地被富豪不断兼并,贫苦农民无田却承担重赋,整个国家财政根基受到侵蚀,底层矛盾也不断激化。为应对严峻的社会形势,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主要内容有:第一,“赋税合并”,即将徭役跟税收合二为一。第二,“摊派到家”,赋税或徭役直接面向人民。第三,“白银征收”,所有的赋税或徭役均以白银的形式由国家接收。第四,“直收直运”,一切金银均由国家派专人收取。一条鞭法推动中国古代传统的财政税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摘编自王人骏、赵海月《税制改革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中期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期赋税制度改革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王安石变法中将公使钱(用作宴请及馈送过往官员的费用)由原来的中央追拨付或预留系省钱,改为由系省钱与不系省钱合并支付,“谓如本州额定公使钱一千贯,则先计其州元收坊场、园池等项课利钱若干,却以不系省钱贴足额数”。这一变法举措有利于
A.整治官场贪腐之风B.缓解中央财政压力
C.压缩地方财权空间D.强化公使钱的管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北魏早期,祭祀以自然崇拜和女性祖先为主。孝文帝执政后改革传统祭祀制度,华夏圣君日益与北魏统治者的血缘祖先结合成为北魏政权的祖先神并与儒家先贤共同成为祭祀的主要对象。这一改变意在
A.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B.削弱鲜卑旧贵族势力
C.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D.变革传统的社会习俗
2021-05-22更新 | 99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0年天津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宇文泰(507556),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鲜卑族,535年,扶持元宝炬建立西魏。他以谋士苏绰帮助制定的"治心身、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的"六条诏书"为治国理念,继续推行均田制,以此比附于《周礼》当中的田制。在对北魏旧军制改造的基础上,他创立府兵制。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由汉人贵族率领的乡党部队(乡兵)也被吸收成为府兵来源,且府兵的身份被设定为皇帝的直属侍卫。宇文泰尊《周礼》,称西魏所占据的关中之地为汉文化之发源地,关中为西周兴起之地,基于关中本位,西魏遂成正朔之所在。最终,北周取代西魏后又征服了北齐,一统华北;旋即隋氏代周灭陈,一统全国。

——摘编自施展《北周宇文泰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宇文泰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宇文泰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英国的工业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英国君主赋予了外国熟练工匠特许经营权,鼓励他们定居英国。1624年,英国议会颁发了《垄断法》,正式确立了近代意义的专利法律制度。《垄断法》宣告了以往国王授予的专利权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独占生产、制造、销售、转移等权利。该法令颁布后,英国专利授权量有了明显的上升。

——摘编自【德】布鲁诺·范·波特斯伯格等《欧洲专利制度经济学:创新与竞争的知识产权政策》

材料二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大事记。

1885日本专利所所长高桥是清借鉴欧美经验,主持修订了《专卖特许条例》,对专利的种类、专利的保护期、专利的损害赔偿等做出界定。
1899此前西方要求日本加入旨在明确专利国界、防范国际假冒侵权的《巴黎公约》。日本并未马上答应,反以加入《巴黎公约》为砝码,促成了与西方各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修约成功后于1899年正式加入《巴黎公约》。
1905因外国人专利申请量剧增,且技术含量较高,日本在借鉴德国的基础上,制定了《实用新型法》,不惜重金引进专利,然后改造创新,产生了大量契合日常生活的实用型发明,助力日本轻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昌柏《知识产权经济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颁布《垄断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近代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并简析日本重视专利立法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就专利立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看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向西方学习,改变现有制度。同时,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这主要说明
A.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B.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
C.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
2021-02-13更新 | 339次组卷 | 25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南省怀化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教育质量监测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代实行银钱复本位制度,制钱与白银按一定比例共同流通,咸丰以前银钱比例大致在1000文/两到1300文/两之间波动。咸丰年间,银钱比例变化很大,1854年甚至达到了2355文/两。1853年,面对严峻的财政形势,咸丰开始了自上而下的铸币改制,在全国各省份增设了二十多个铸币局。1853年铸造了含铜量仅三文的当十大钱(即当十文铜钱),不久又添铸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钱币样式由各铸币局自行权定。18538月,户部奏议"兵丁饷银,自本年九月为始,照二成搭钱,旧例每银一两,概行折给制钱一串"获得咸丰许可。1854年,因铜储不足,又试铸铁钱、铅钱。但民间抵制咸丰制钱,坚持使用白银。1857年户部制定地丁等项搭收铜铁大钱要求∶"著照所议,顺天直隶各属钱粮,即自本年上忙为始,著以实银四成、宝钞三成、当十铜铁钱大钱三成,按成搭交。"由于前线战事日益吃紧,各地督抚不断拖欠朝廷税款的同时又要求中央拨款,咸丰被迫同意地方督抚兼管部分地方财政,各地督抚则积极恢复使用白银。1861年,清廷宣布停铸大钱,咸丰年间的铸币改革最终失败。

——摘编自王业《试论咸丰朝的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咸丰朝币制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咸丰朝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2021-01-0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