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代驿递是官方的主要交通制度,从北京到各省的交通要道都设有驿站,负责供应来往官员的吃、住、夫役、和车马等交通工具。这些负担分摊给就近的劳动人民。明初驿站有严格规定,非有军务和国家大事,不得发给勘合(印信)乘驿。这些章程到明后期已经名存实亡,兵部和各省抚按随意填发印信送人情,一张印信使用终身,或是辗转相赠。官员住在驿站,百般需索,捕人掠盗骚扰不已成为酷虐的暴政。张居正于万历三年(公元1575)颁发通令,任何官员非军国大事一概不准领取通行的印信,同时又大力削减驿站的供应,违章擅用驿站官员,严加惩治,概不手软。纵子驰驿的甘肃巡抚侯东莱,太原府的官员,太仆寺的大僚等都因此被纠劾,受到惩罚。从此以后官员们乘舟车、住客店与一般旅行一样,自行负担旅费,多年积弊被扫除了,“小民欢呼歌诵”。

——摘编自《中国古代改革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张居正驿递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张居正驿递改革的意义。
2022-02-2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0届高三零诊文综历史试题
2 . 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    
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北魏孝文帝改革;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⑤日本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忽必烈主持下的元初政治改革主要是附会汉法,以改革旧俗。他建国号曰大元,迁都于燕京。规定元朝的中央行政机构以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掌军务,御史台掌监察;最高地方行政机构“行中书省”为中书省的派出机关,枢密院和御史台在地方也有各自相应的机构。各级官员任免由朝廷掌握,以蒙古人为正、汉人为副,由蒙古长官掌实权。与此同时,废除造成地方割据倾向的汉族世侯制,但蒙古贵族的份地制仍然保留,仍可以享受份地上的经济利益,也可以任命监官。此外,元世祖还定奉秩、颁俸禄。于是,官有常职,位有常员,食有俸常,“一代之制始备”。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概括忽必烈政治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忽必烈政治改革的影响。
2021-08-2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16届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后,为维护沙皇专制,保留着村社制度。在村社制度下,土地归沙皇所有,不得自由买卖,农奴被束缚在村社的土地;城乡之间不能形成一种彼此关联的市场关系。1905年革命冲击着沙皇专制制度,斯托雷平(俄国首相,19061911在任)打算“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些“先富"的人就会成为沙皇专制新的社会基础。

1906年11月22日,公布了<关于对农民土地占有和土地使用现行法若干补充规定)的法令,准许农民退出村社。每个农民可以取得村社的份地作为私产,并允许出卖。村社拨给退社农民的土地必须在一个地段内,使之可以成为独立田庄或独家农场。政府通过农民银行贷款给富裕农民,作为购买土地和建立农场之用。斯托雷平广泛实行移民政策,把不满沙皇统治的农民迁往西西伯利亚、远东等边远地区。自1906—1910的五年间,共迁出了250万人。


(1)依据材料,归纳斯托雷平改革的内容并指出改革的目的。
(2)结合时代背景,评析斯托雷平改革。
2021-08-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16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开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秦国面临怎样的形势和政治环境,为此商鞅提出怎样的改革措施来解决这一疑难问题?这一措施对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结果如何?并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2021-08-25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高中2017届高三10月零诊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明朝中期内阁首辅)张居正提出有名的“考成法”,规定六部、都察院各衙门,凡属应办的公事,都要根据事情缓急,立定期限办理,设置文簿登记存照,依限办完注销。又另造文册二本,一本送六科(六部的监察机关)备注,实行一件,注销一件;一本送内阁查考。若地方抚(巡抚)、按(巡按)行事迟延,则部院纠举;部院注销文册有弊,则六科纠举;六科奏报不实,则内阁纠举。明朝本有考核成宪,但念旧因循,虚应故事,已成空文。张居正的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和“强公室,杜私门”。考成法实施以后,法必遵行,言必有效,一时大小官员皆不敢玩忽职守,一切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往昔因循苟且之风为之一变,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摘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吏治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评价张居正吏治改革。
2021-08-2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16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材料   唐初,随着社会的安定,经济、文化的发展,寺院僧侣的传播,饮茶之风迅速兴起,茶叶生产发展很快,购销两旺,商民业茶而富。盛唐之后,政治动荡,中央直接管辖的区域缩小,税源锐减,藩镇截留中央税赋,中唐时期国家出现了财政危机。禁榷制度早在西汉就建立了,比如盐铁专营,但唐代以前,茶叶专卖制度还没有形成。782年,唐德宗“税天下茶漆竹木”,这是我国第一次抽收茶税。826年,王涯为相,大改茶法,自兼榷茶使,推行茶叶专营专卖的榷茶政策,强令各地移民茶树于官场,焚其旧积,禁止商人与茶农自相交易。宋代禁榷法、明代茶马互市制度、清代官榷制基本上都是在唐代榷茶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潘林《浅谈唐代榷茶制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榷茶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榷茶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材料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自从少年得志以来,可谓从心所欲,无不成为事实。现在他要依照先圣的启示,理性的唤召,为大众的福利和社会的正义,去推行一种新经济的制度,还会遇到不可克服的阻碍吗?孟子所提倡而认为曾经存在过的“井田”制度,时常闪烁于西汉通儒的心中。不过董仲舒和师丹都认为“井田”制“难猝行”,不得已而思其次,提出“限民名田”的办法。王莽在胜利和乐观、信古和自信之余,便完全看不见董仲舒和师丹所看见的困难了。他不但要实行“井田”制度,并且要同时改革奴隶的制度:(一)田地国有,私人不得买卖。(二)男丁八口以下之家占田不得过一井,即九百亩。(三)占田过限的人,分余田与宗族乡邻。(四)无田的人,政府与田;所谓“如制度”,似是依“一夫一妇田百亩”的办法。有田不足此数的亦当由政府补足。……土地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土地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土地改革失败的原因。
2021-08-2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17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9 . 查阅我国各地元氏族谱,会发现元氏渊源头绪众多,故有“元姓源出有五,得姓始祖元铣或拓跋氏”的说法。下列历史事件与元姓的形成相关联的是
A.武王伐纣B.孝文帝改革C.围魏救赵D.王安石变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河北定县翟城镇是1900年以后有名的乡村改良示范点。望族改革者米鉴三乡试不中,遂不许儿子参加科举考试,而把儿子送往日本留学,自己在家乡致力于通过教育改造地方社会。他认为,孔孟之道由于过分强调自我修养,对实际管理强调不足而受到歪曲,于是重新阐述清代初期的某些批判。1902-1903年,米鉴三应知县之请,创立新式学校体系,着重民众识字和公民教育。在1908年后宣传地方自治运动时,米家自然起了主导作用。翟城镇不久成为地方改良的有力样板,重点在于教育、社会习俗(禁吸鸦片,禁止缠足)以及地方治安。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史》

材料二   乡村建设运动是国民政府发展乡村的重要内容。20世纪30年代初期,蒋介石就认识到“农业之衰落尤为年来最惨痛之现象,甚至米面供给商借舶来,其将何以立国?”乡村建设运动由此兴起。短短几年,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体和机构如雨后春笋。据统计,这类团体到1934年增加到691个。其中官方团体占绝大多数;其余团体的主要是知识分子组建,不少人是归国留学生,或是大学校长、教授和著名专家。其具体内容包括兴办乡村教育、卫生、医疗、娱乐,政治村容、道路,禁绝鸦片、赌博,破除迷信,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等;政府工作的核心是组建合作社。19314月实业部公布《农村合作社暂行规程》;19343月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合作社法》等,推动合作化运动发展。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河北定县改革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乡村建设运动的发展及其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乡村建设的认识。
2021-08-1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高中2016届毕业班“ 名校联盟 ” 测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