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奥黛丽·赫本,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电影和舞台剧女演员,一生中共获得五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奥黛丽·赫本精通多国语言,集高贵、优雅、自然、美丽于一身。演讲时,哪怕相当紧张,也可以镇定自若的完成。晚年时,奥黛丽·赫本投身慈善事业,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代表人物,为第三世界妇女与孩童争取权益。1993年获奥斯卡人道主义奖。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因阑尾癌病逝,享年63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奥黛丽·赫本受欢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奥黛丽·赫本的历史贡献。
2024-06-05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练考(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冯简,字君策,我国著名科学家、无线电研究创始人。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后,先后受聘为重庆大学电机系教授、系主任和工学院院长。抗战时,他通过借读、拜学等方式,把战争中流亡到重庆的学生尽可能地吸收到重大就读,只为培养更多的无线电通信人才,缓解国家之所需。此外他在重庆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35千瓦短波电台,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整个抗战时期他的电台未曾中断过一次任务。1940年,他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电波研究所——交通部电波研究所,随后又创建了中国第一座电离层观测台,从事大气天空对电波反射影响的研究,开启我国电离层常规观测的先河。1947年秋,年过半百的他深入北极圈,在异常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采尝试与重庆作6900公里远距离通信试验,最终喜获成功,他是我国到达北极进行科学研究并获巨大成功的第一位科学家。

——摘编自《抗日战争中的重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简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冯简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1940年代,他在目睹了国民党统治的腐败与日趋反动后,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坚持“国家至上”,忠诚于艺术,到宣称“人民至上”,强调“最后的胜利永远是属于人民的”。1946年,民盟云南支部举行社会各界招待会,他在会上宣布响应中共号召,坚持“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号召“各界朋友们亲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反内战、争民主,坚持到底!”他说:“过去我只晓得抽象地爱国,不知爱什么国……现在我知道,爱国只能是爱新民主主义的国,现在为新民主主义而奋斗,将来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闻一多的思想转变,凸显了他在为人民的民主与和平的新中国而奋斗的事业中的特殊地位。

——摘编自陈恩国《闻一多抗战后期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后期闻一多思想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后期闻一多思想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出身于耕读人家,广泛涉猎经史子集,在父亲的指导下,他从《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开始学起。他先后多次参加乡试不第后,丢下科举,一心学医。1909年,他完成了《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是第一部中西医结合的专著,主张学习吸收西方医学的先进成果来补充中医,力主实现中西医之融通,力求发展中医。张锡纯深受“津沽医学”鲜明地域性、广泛包容性等特色影响,摒弃当时中医界固守旧说、空谈理论的恶习,接受近代科学实验的方法,一丝不苟、细致观察病情,成为当时一种新的学风。1928年,张锡纯寓居天津,开办了天津“国医函授学校”和“中西汇通医社”,培养后继之士,建立中医院以巩固阵地。

——摘编自王远韬、刘毅《近代中医科学化的先驱——张锡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锡纯取得巨大医学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张锡纯医学研究的当代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马援少有大志,常对宾客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他是闻名于世的“光武中兴”名将,建武八年(32年),马援协助光武帝消灭隗嚣势力、平定了凉州。建武十一年(35年),马援被任命为陇西太守、剿灭羌敌、治理地方、修筑城池、开导水利、发展农牧,使得郡中百姓安居乐业,六年后、因政绩卓著,马援被征召入朝、担任虎贲中郎将,建议重铸五铢钱,“天下赖其便”,建武十八年(42年),马援率军平息二征叛乱,平定西南边境、并参照汉代法律、对越律进行整理,修正了越律与汉律矛盾的地方、以约束交趾人、匈奴、乌桓尚扰北边,马援请求击之、最后死于平定五溪蛮的前线。汉章帝继位后、亲写金匾“马革裹尸”派人送到马家、并以此为军歌,在汉军出征前唱咏、在马援战斗过的地方、人们念其功德、把马援奉为大神、多修庙建祠以祭祀、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归纳马援的主要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援身上的哪些精神使他受到后世的敬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明代的名吏中,未经科举,由吏员升任官员而成政绩者,况钟可谓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况钟出身于吏员,深知吏治中的积弊,认为法不立则吏奸难除;亦知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为难治。况钟到任初理政事,群吏环立请判牒(官府断案写的判词),况钟假装木讷,不懂诸务,随群吏之意。群吏异常高兴,认为太守糊涂可欺。三天之后,况钟召群吏责问“前某事宜行,若(你们)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你们这些人)舞文久,罪当死。”立即捶杀数人,将贪虐庸懦的僚属全部斥退。从此,一府大震,人人奉法,人称况钟为“况青天”。

苏州民间素有好诉讼之习,无论大小事件,都动辄赴京告状。由于苏州属直隶府,上无布政司、按察司的设置,一旦准予差提,每一家牵引多件,株连数十数百。无辜之人受诬解送,农耕经年抛荒。对此,况钟上书奏请,遇有告状之事,由巡抚审理判处。于是,“刁风顿息,而越控解京之弊始除”。另外,每当御史巡按到府,府官过于卑屈,御史肆其贪侮。况钟奏定“相见礼仪,而宪纲始肃”。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况钟在治理苏州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说明况钟的治理整顿有何影响。
2024-05-1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信息押题卷(三)全国卷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后,梁启超鼓吹变法,“今夫千万人群而成国,亿兆京垓人群而成天下,所以有此国与天下者,则岂不能群乎哉?……泰西之治,其以施之国群则至矣,其以施天下群则犹未也”,百日维新后,与外界接触,认为“我支那人……其不知爱国者,由不自知其为国也,……自数千年来,同处于一小天下之中,末尝与平等之国相遇,盖视吾国之外,无他国焉。”1903年,梁启超游美,强调国家理性至上,认为中国要达到一个统一有力的秩序而求生存,须“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个大民族,提全球三分之一之人类,以高掌远跖于五大陆之上,”在与革命派论战中,明确提出反对排满,至此,梁启超对民族共同体的体认已完全确立。

——摘编自许小青《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体现出的精神品质。
2024-05-1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蔡和森(1895—1931),自幼目睹国家民族危难,抱着匡扶时难、救国救民的理想,同毛泽东等创建新民学会并推动其从青年学术团体发展成为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目标的共产主义组织。19185月,与毛泽东等人发起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勇敢担当起联络服务和组织协调的任务,无私奉献、任劳任怨。19187月,他研读了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初步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19201月到法国后,又猛烈学习马列主义基本著作,快速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19207月,他提出建立共产党来领导中国革命。随后对共产党的性质、定位、功能等做了详细准确的阐述。在提出理论主张的同时,蔡和森积极参加和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革命实践,同国内外各种反动势力斗争,捍卫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时期的红色基因,成为早期共产党人精神风范的代表。

——摘编自金民卿《建党时期蔡和森的精神风范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蔡和森对中国革命做出的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蔡和森等早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及其给当代青年的启示。
2024-05-1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自贡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松筠(1752—1835年),字湘圃,蒙古族人。乾隆五十年(1785年),松筠奉帝命办理俄罗斯贸易。俄属布哩雅特人劫掠蒙古库伦商货,俄国官员不按照两国约定向清廷移交案犯,清政府发文交涉,俄不予理睬,清政府停止边贸往来。贸易久停,俄有悔意,撤去旧官,屡请开市,未得清廷允许。松筠积极斡旋,历经七年,使长期停止的边境贸易恢复正常。松筠两度出任伊犁将军,离任时共垦田六万四千亩;关心边疆文化建设,组织学者编撰《西陲总统事略》和《钦定新疆识略》,是晚清西北史地学兴起的标志;松筠边疆治理经验丰富,维护了边境地区的稳定。

——摘编自《清史稿·松筠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松筠治理边疆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松筠治理边疆的意义。
2024-05-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 -高中历史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杨荫杭(1878—1945),近代革命党人、法学家。1899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期间受革命思想影响,从事反清爱国活动,宣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1902年毕业后被派往南洋公学译书馆译书,次年组织无锡理化研究会,并担任上海《苏报》报社编辑,兼职教师。1905年在无锡公开鼓吹民主革命,遭到清廷通缉。后潜逃日本,入早稻田大学专研法律,获法学学士学位后远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法律。1910年回国后,赴上海《申报》馆担任编辑并从事律师事务,发起成立上海律师公会,立志“以法治国”。辛亥革命后,先后出任江苏、浙江、京师等地高等审判厅厅长和高等检察长等职。任职期间秉公执法,刚正不阿,拒绝欢迎任职军阀、判处浙江督军的恶霸亲戚死刑、因津浦铁路管理局租车购车舞弊案扣押交通总长许世英。1919年辞职后回到无锡,1920年移居上海,被《申报》报社聘为副编辑长,并重操律师旧业。

——摘编自梁景明《杨绛之父杨荫杭:京师检察厅检察长》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荫杭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杨荫杭的主要活动。
2024-05-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模拟预测(三)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