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3 道试题
1 . 先秦时期的法治与德治背景
(1)西周统治者建立了以_____为核心的礼制,提出___________的思想。
(2)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周王朝礼制社会秩序崩溃。
(3)战国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统治者已经使用________来治理国家。
2022-09-2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22法律与教化-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为宋代文举状元家世统计表,这反映出宋代
类别家庭背景人数比例
官宦士子祖辈或父辈曾经担任过官职者5042.4%
寒素士子祖辈及父辈都不曾担任过官职者1714.4%
家世不详根据史料难以判明家庭背景者5143.2%
A.社会阶层流动加强B.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C.世家大族把持选才D.平民入仕欲望强烈
2022-04-26更新 | 995次组卷 | 33卷引用:5月17日——中国古代史知识体系整合-2022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适中(0.65) |
3 . 背景
(1)客观条件
①政治上: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_____
②经济上:各地域_____ 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③思想上:_____集权观的影响。
(2)历史条件
①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_____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_____ 使秦国日益强盛。
2022-08-21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确立了“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着力拉拢士人。宋太宗时期开始大规模地开科取士,广泛吸纳读书人参与宋朝政治,激发了宋朝人读书求学的热情,社会上兴起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价值取向,学校教育随之大兴。宋仁宗时初步恢复了从太学、国子监到州、县学的官办教育。到宋徽宗朝,在学人数有二十一万余员。民间创办的私人书院在宋朝也大行其道,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宋代教育还出现了一个重要趋势,那就是南方的文化教育逐渐发展起来了,南方读书人考中科举的人数也大大超过了北方,这种现象甚至一度引起了北方官员的不满。不论是官学还是私学,大都围绕科举考试来安排教学,故其教学内容偏重经学、诗赋,铸就了中国应试教育的传统。发达的宋代教育,为“华夏民族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局面的出现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陈振《宋史》

材料二   晚清时期虽在兵燹之中,却相当重视教育对于富国、强国的积极作用,进而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从某种程度来说,晚清时期的教育比社会一些其他领域更早地踏上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晚清时期,教育近代化变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国,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由于教育近代化的被动性,变革是非系统且自下而上的。教育变革的演进,既有传统文化的自觉,也有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回应。由于无法真正地充实传统文化的内核,“中学为体”便聚焦在维护皇权统治上,而非造就新人;“西学”在教育上的内涵、外延日益丰富,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演变。“中体西用”的宗旨面临着“体用不二”的挑战,近代化带来的文化认同危机也产生了伦理危机,对传统的人身依附关系提出了挑战。道德体系及道德教育模式解构与建构的乏力,从社会伦理关系上加剧了传统文化的断裂。

——摘编自戴红宇、张荣伟《论晚清教育的变革与断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教育发展的趋势,并概述其出现的背景。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5 . 科举制(隋唐—清末)
(1)背景:随着士族的衰落,____制无法继续。
(2)发展历程
①创立
A.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____的方式选拔官员   
B.隋炀帝时,始建____,科举制度形成。
②发展
A.唐太宗增加了____,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B.武则天扩大____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____
C.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____的地位
(3)影响
①出身社会____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②提高了官员的____
③加强了____
2022-08-2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6 .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学习聚焦:重点比较内外服与分封制,了解先秦时期政治制度发展脉络,掌握这一时期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具体内容
脉络形成:夏朝________制→商朝________制度;发展:西周________________二者互为表里
瓦解:春秋贵族等级________制开始瓦解→战国;封建________制度开始产生[如郡县制、官僚制等]
主要政治制度中央:君主制[君主世袭权力不绝对受原始民主传统制约]
如君主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影响朝政
宗法制
目的解决分封制的________问题
标准依据父亲血缘划分大小宗
[核心是________制度]
[大宗小宗是________的]
用途大小宗获得不同政治权利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作用缓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本质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
地方:分封制[内外服→分封制体现中央集权趋势但未达高度集权程度]
分封背景武王伐纣商亡周兴;金石并用、刀耕火种
分封主体国家最高统治者周天子直接控制________________附近的王畿地区
分封对象周天子有________关系的________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
分封国家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卿大夫→士]如晋国燕国鲁国齐国宋国
权利义务诸侯享有统治权如________;人口;服从政令承担义务如勤王朝觐和贡赋
分封结果巩固统治疆域扩大经济发展民族文化融合;后逐步________
特点权利相对分散尚未________;政治权力分配与________关系相结合[家国一体血缘浓厚];神权浓厚人文兴起

2022-10-2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在府州之上增加路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在各路设转运使司主管财赋与漕运钱谷,设提点刑狱使司负责刑狱及保甲、军器、河渠等事务,设提举常平司掌管主管民政庶务救灾赈恤,设置安抚使司负责军事。路一级各司互不统属,各自对中央机构负责。太祖乾德元年(963年),实行以文臣知州事制度,州的行政长官称知州,并在州府设置通判制约知州。州官的任用实行避亲避籍制度,由中央委派文职京官出任,三年为一任期。乾德三年(965年),宋太祖派遣各路转运使把本路各州的税粮、金帛等如数上交中央财政。同年,宋太祖采取措施解除藩镇军权,把地方精兵集中到京师充当禁军。宋代地方制度建设,削弱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有利于对地方政府的监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重大制度创新,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屈超立《宋代地方政府权力制衡机制研究》

材料二 元朝时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地方管理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分析:如果他当一郡太守,便可有权察举,经他察举的便是他的门生故吏。因此察举过他人的子孙,便有易于被人察举之可能。这种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魏晋士族门阀社会的起因B.隋朝科举制度建立的条件
C.西汉豪强地主崛起的背景D.世卿世禄制度造成的影响
2022-05-29更新 | 67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实战演练冲刺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在周代所设定的礼乐制度之下,社会基本上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而权威的解体,士的游离,对于整个社会阶层来说,带来了变化的可能。这使得农之子中优秀的人可以成为士。有知识的士从政权中游离出来,对于他们来说,其再就业的直接选择就是以他们从官学系统中所习得的知识来进行,即通过传授自身的知识从而获得再就业。出于现实生存状态的需要,先秦诸子思想的基本要求是必须要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惟其如此,才能获得更多的现实支持和发展。于是,关注现实问题、关心人的基本生存状态,几乎成为了诸于百家思想的焦点。

——摘编自何善蒙《“士”的再就业与百家争鸣》

材料二   秦朝建立以后,由于中原地区开发较早、人口稠密,郡县的设置较多,自然而然,各个郡县的辖区面积相对较小。南方地区经济落后、人烟稀少,郡县的设置较少,个别郡的辖境甚至超过了今天同一地区的一个省,面积太大,郡县很难对所属地区实现彻底的掌控。

——摘编自张卓琳《秦郡县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士再就业”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士再就业”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划分郡县辖境考虑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分析秦朝郡县制实施的影响。
2022-03-10更新 | 40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轻松练)-【轻松学历史】2022-2023学年高一纲要上同步课件与课时训练
10 . 王莽代汉
(1)王莽代汉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2)王莽政权的概况是什么?
2021-11-17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问题导学-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