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秦与西汉时期,御史大夫作为监察长官,同时又是丞相的副职,受到丞相的统制。因此,监察机构的设置与管理,或由丞相决定,或由丞相参预其中。隋代废除(御史台)台主任命御史台官署的制度,改由三省长官推荐。唐高宗永徽年间后,监察御史多是“敕授”。到了宋仁宗时,规定宰相所举荐的官吏及宰相的亲故不得出任御史,而由皇帝亲自任命或掌握,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上,秦汉时监察官无权处置违法失职的官吏,只有上奏或呈报丞相或州郡长官查处。隋唐时监察官渐次有了部分的直接处分权。宋代御史台有权传讯违法失职官吏,复审大理寺审理的案件。明代巡按御史可“小事立断”。

——摘编自张立武《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影响。
2019-06-0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兵团八师一四三团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君主要想统治一切,就必须依靠官僚集团来实现;同时君主也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制,这就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的力量。同时,为避免君主在用人行政方面出现重大失误,需要设立一个机构来进行协调和制衡。我国历代监察都实行独立垂直的管理体制,不对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历代王朝都把监察官员视为防止官吏腐败的最后一道防洪堤,故而对他们委以重任。监察官员是“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

——整理自蒋云贵、戴正良《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   美国所实行的三权分立与制衡不是简单的权力再分配,也不是简单的权力之间的制约,而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它对于维护美国资产阶级利益,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防止某一个人和某个集团的独裁,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也造成了权力的效率低下、权力的相互倾轧、全力配合的缺失。

——摘编自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建立监察制度的原因并概括该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权力制衡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监察体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不同。

3 . 我国疆域辽阔,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地理志》

材料二   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

——摘编自张研等著《清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封建变为郡县”有何影响?元朝在地方管理上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什么?并分析如此创新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基层管理发展趋势及其积极作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地方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大一统”内涵变化的原因。
2020-06-22更新 | 1514次组卷 | 21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朝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代行省制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020-04-02更新 | 787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管理体系边疆防御民族政策
清朝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因俗而治,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不强求划一西北设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军务,乌鲁木齐设都统、副都统;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科布多、库伦、塔尔巴哈台等地设参赞大臣、办事大臣、帮办大臣、副都统等员制定笼络安抚少数民族上层的各项政策,如封爵、给俸、年班朝觐、联姻等

——据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经过了十年自强运动之后,恭亲王和文祥首先对海防力量不足的状况感到惊慌。他们发出警告说:“如果我们还是这样随波逐流,而不急起直追,则更难对付将来的麻烦。”另有许多官员虽对海防的重要性不表异议,但他们力主不应当用牺牲边防的办法来办海军。

——摘编自《剑桥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两种划界方式的差异,并对两种不同的划界方式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边疆管理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3)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意义上的国家疆域的理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制魏晋南北朝是其酝酿时期,中经隋代,至唐正式建立。唐初三省长官集体议政于政事堂,三省首长制成熟;三省借设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平衡地位,内轻外重各有优势,三省并重制成熟;三省分掌出令、封驳、执行之职,三省分权制成熟。但从唐睿宗起,三省长官相权旁落,表现为低级官员入相,难以驾驭朝政,三省长官不专机务,动摇了三省机构的互相制约关系;三省六部职能废弛,各种使职大量产生,干扰和削弱了尚书六部的行政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节度使出将入相打破了三省分权的政治平衡;专使的设置削弱了六部的行政职能;翰林学士草拟诏敕代行了中书省部分决策权;宦官专权瓦解了三省制的组织原则。

——摘编白王素《三省制略论》

材料二   杰斐逊是美国民主政体的创立者,他认为,政府应该是民主的政府,政府应尽量减少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当一个市民社会刚出现的时候,它便形成了民主传统;当市民社会巩固时,民主传统也得到加强;市民社会占有支配地位,因此美国宪政避免了激进革命。从殖民地、邦联到联邦制,美国是先有社会后有政治国家,这不同于其他国家宪政之路,美国是从限制国家权力开始进行的。从邦联到联邦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利,这也是现实需要。因为松散的邦联体制和中产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全国性政府,既保障安全又能保障对外贸易的进行,还有利于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但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也要防止英王式的新暴君,防止专制集权,所以采用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分权制不仅是横向的,杰斐逊又提出纵向分权,从而既保持了中央的权威,也使地方具有更大的自治性。

——摘编自信力建《美国宪政精神的源头是什么》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三权分立制相较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密,取人之道益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范才于科目之内”。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深厌吏弊作,其即位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

材料二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 《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020-03-17更新 | 300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国土的块状分布,平原面积狭小,以及这些天然国土数量之多,事先给各种小块政治单元的形成创造了必要条件”,正是四分五裂的地缘分布和差异极大的地形、地貌,便希腊人长期以来习惯于城邦制的小国寡民的政治格局,甚至养成了城邦崇拜情节,以至于当建立大型政治共同体的任务被提到历史日程上来时,他们根本不可能表现出建立并维系一个大型政治共同体的愿望和能力”。

——摘编自虞崇胜、杨刻俭《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地缘因素探析》

材料二   由于地理条件便于攻伐,加之中国人自古就有追求大一统的强烈意识,各邦国都努力开疆拓土,以求统一天下。于是,强凌弱、众暴寡的吞邦灭国战争连年不断。通过兼并战争,合为战国七雄,最后,秦国扫六合定一统,成为一个疆域辽阔的领土大帝国。在这种诉诸灭国战争以求“天下归一”的历史环境中,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被采用和推广,官僚制逐步完备,国家权力日益集中于最高统治者手中,君主专制势必成为最终的历史归宿。

——摘编自程汉大《古希腊罗马为何成为宪政发源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希腊城邦政治的特点及形成此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在国家体制上的不同,并说明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在对官员进行德化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反腐败的立法工作,注重运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官员行为。《唐律疏议》以国家大法的形式,把有关惩治贪污犯罪的规定作为法律固定下来,对官吏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等进行界定……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组织和监察制度的确设计得十分精细严密,监察机构在纠举不法、惩恶扬善、澄清吏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确实查处了不少贪污受贿案件。

——摘编自张乐贤《浅析中国古代治理官吏腐败的对策》

材料二 雅典构建了一套预防权力集中的机制,如议事会的常设机构采取的是10个部落轮流当政的办法,议事会的负责人也由抽签决定,任何人不得在一年中两次担任负责人。雅典还通过公民大会、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实行“认可听证会”制度……“认可听证会”就是在公民大会上就国家重要公职人员的工作是否称职进行投票,不称职者,或被免职,或被撤职查办。公职人员任满离职时,也要接受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的审查。

——摘编自张慧、张文伟《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分析》

材料三 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总是相伴而行,这从西方发达国家反腐实践中可以看出……1700年,英国国会通过了《吏治澄清法》。1854年和1855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枢密院令”,决定在大不列颠实行公开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1870年,政府又颁布了文官改革命,建立了现代公务员制度。

——摘编自柴世民、武丽华《浅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腐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防范官员腐败的对策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说出古代雅典为防范公职人员腐败所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防范官员腐败的主要特点和历史作用。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