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为《明代阁臣入阁前之相关个人和仕宦履历统计表》,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入阁前有关情况人数占总数的比例
进士出身15796.9%
入为翰林官13985.8%
任过地方职务2112.96%
掌国子司业和祭酒3521.6%
官至尚书或都御史5433.3%
家乡是浙江、江西、江苏6942.5%

——摘自洪早清《明代阁臣群体研究》


①阁臣的选拔比较重视科举出身②明代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发达
③品秩高级的官员才能进入内阁④能力强的官员可以承担批红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表达形式。它产生于一定的历史阶段,也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从下表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选择一定的角度(或政治、或经济、或文化)给予论证或说明。(论题观点鲜明、史实运用准确、条理清晰)
成语释义典故出处
挥汗如雨形容汗出的非常多,像下雨一样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强本节用加强根本,节约用度《·太史公自序》:“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耕耘树艺耘:锄草,树:栽植;艺:播种。耕田、锄草、植树、播种。《荀子·子道》:“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
麦秀两歧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东观汉记》:“张湛为渔阳太守,开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欺。”
郑人买履讽刺了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市井之徒为俗语就是指混迹于市井的贩夫走卒。《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朝秦暮楚形容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长治久安形容国家、社会长期安定、太平。《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黄袍加身黄袍:也称龙袍,指古代皇帝的袍服。指政变后夺得政权。也指登上帝位。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北汉勾结契丹入寇,赵匡胤出师御之,兵次陈桥驿,在赵普、石守信等策划下,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拥立赵匡胤即帝位,改国号为宋。史称“陈桥兵变”。
独占鳌头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小题大做小题:明清科举考试,以“四书”文句命题。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明·杨聪《玉堂荟记》:“成既被提入京,欲伸前志,每为范木渐所阻,迨苋以艰去,而成遂奏揭纷出,小题大作矣。”
金榜题名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骚人墨客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唐·李白《古风》诗:“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汉·扬雄《长杨赋》:“墨客降席,再拜稽首。”

3 . 下表为唐代士、庶登科人数详细统计表(单位:人)。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唐代(  )
科目出身618至649年650至683年684至709年710至732年733至755年756至779年780至805年806至826年827至846年847至873年874至906年合计
进士士族31434322337457213112870589
寒族25211971115211849132

A.寒门子弟不受政府重视B.科举制受到现实制约
C.社会阶层流动更为频繁D.并未真正实行科举制
4 . 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 汉武帝在选官制度方面添加了哪些“软件”?
材料二 下表是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叙述
学者
内 容
徐中约
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
张岂之
它杜绝了隋唐之前选官制度中“唯门第是准”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封建王朝官员队伍的素质。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选官制度?依据材料概述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创造,却最终在15世纪之后输掉了竞争?写出《枪炮、细菌和钢铁》的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给出了他的见解:因为中国是如此执着的一个中央集权,……而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中国,则可以通过一个愚蠢的决定,阻止一切技术的进步,甚至销毁曾经的财富。   
——刘十九《小细节里的大变局》
(3)材料三中美国学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你是否同意,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5 . 对地方的管理一直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难点和重点。阅读下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西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时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以文官为地方官,设通判和转运使
实行行省制
设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司法和军事

A.专制主义不断得到强化
B.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完善
C.地方权力都得到了加强
D.通过不断分权控制中央
2019-04-03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县级联考】陕西省富平县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官民比例情况。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期西汉唐高宗时元成宗时清康熙前期
全国人口(丁)5959万5238万5816万2459万
官员7500人13465人22500人27000人
官民之比1:79451:39271:26131:911
A.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例
B.官员增加大大推动了廉政建设
C.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
D.专制和集权导致行政成本增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尚书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尚书
记述出处
“秦少府谴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尚,主也”【唐朝】杜佑:《通典》
“案汉武时,左右曹诸吏分平尚书奏事,知枢要者始领尚书事”【唐朝】房玄龄等《晋书》
“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南朝】范晔:《后汉书》

A.地位尊崇
B.职责明确
C.总揽政务
D.日渐显要
2018-10-1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下表主要反映出
A.古代中国地方行政诡秘多变和反复无常
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从秦朝到元朝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D.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9 . 下表对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部分信息进行了简单对比。据此,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项目古代中国古代希腊
地形特征平原多,山地少,内陆成片,河流旁聚集人口海岸线曲折、多山多岛,各地区彼此独立隔绝
适合的经济活动便于耕作,河流可以灌溉,适合从事农业海外贸易,适合从事商业活动
选择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奴隶制民主政治

A.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古代中国和希腊采取不同的政体
B.古代中国和希腊采取不同政体应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解读
C.地理环境只是古代中国和希腊采取不同政体的原因之一
D.不同的经济形式决定了古代中国和希腊采取不同的政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表为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中的统计表

上述变化的最大影响是
A.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B.为官僚体制提供了高素质人才
C.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参政机会
D.有利于克服察举制任人唯亲的弊端
2018-07-1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