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下表为唐中后期使相(朝廷授节度使同平章事头衔,与宰相并称)类型表。据此可以得出
单位:人次
使相类型肃宗代宗德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总计
功勋型692085171152017100
派遣型143106315612211012103
跋扈型0895105214152676
奏请型000000000031720
总计721322312427914304872299

注:跋扈型使相多分布在强藩重镇,是朝廷不得已而为之的怀柔政策的产物
A.唐末藩镇割据局面不休B.朝廷对地方控制比较自如
C.武夫乱政加剧了唐灭亡D.中枢决策权外流比较严重
2 . 下表为汉代政治家提出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体现出的共同的治国策略是
A.无为而治B.强干弱枝C.郡国并重D.重视儒术
2020-07-13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对下表内容解读正确的是北宋科举取士对比表(摘录)
皇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
录取数118139916514255
年平均数7.9174.9127327
A.构建了平等的政治管理体系B.大幅度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进一步简化了科举选官程序D.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政治结构
4 . 据载,启是夏朝第二位君主。下表为古代文献中关于启的部分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
记载内容文献
禹……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战国策·燕策》
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天用弗式《墨子·非乐》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孟子·万章上》
A.儒家对启品德的颂扬值得商榷B.启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
C.古人对启改变传统的争议颇大D.启是沉湎享乐的昏庸君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下表是关于唐代士人科举报考资格的规定。这些规定的变化反映出
A.国家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B.儒学衰败刺激科举变革
C.科举成为入仕的唯一通道D.唐朝的社会流动性加强
7 . 下表反映了
皇帝措施
清太祖设立内三院,贵族议事不合其意,就令内三院再加详议。
康熙帝       设南书房,在此处理一些机密,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势日衰。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处理军国大政,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架空。
乾隆帝乾隆五十六年宣布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A.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极大B.清朝前期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C.清代皇权一步步走向顶峰D.清朝机构的设置主要为限制宰相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为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据此可知(  )
朝代东晋隋朝唐朝北宋
比例4%2% .5%46.1%
A.政府官员的素养不断提高B.国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封建王朝统治基础不断扩大D.科举制录取标准逐渐放宽
2020-11-19更新 | 307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的嬗变过程。据此可知
时期州刺史权力内容的变化
汉武帝时“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督察郡国,巡视吏治。
昭帝、宣帝时增加“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
汉平帝时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

A.地方行政机构发生变化B.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
C.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D.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显示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注:州、道、路设置初期均为监察区)

材料二   同样的气候, 均质的土壤,完整的地形显然有利于进行同一类型的生产活动,简化农业生产管理,便于进行水利建设。所以秦代和隋唐都有意使政区的分划符合山川形势,也就是使这级政区与自然区划相一致。……为着防止分裂割据现象的发生,唯一的手段只有利用犬牙相入的原则。因此元代的省完全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一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

——周振鹤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前朝相比,元朝政区划分的原则及其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不断演变的原因。
2020-08-17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