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某史书这样描述某个机构:“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史书所描述的机构应该是
A.唐朝尚书省B.唐朝中书省
C.唐朝门下省D.元朝中书省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在《田律》《徭律》《工律》《工人程》《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摘自林明剑《秦史稿》

材料三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

材料四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奸邪并生,赭衣(指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摘自《汉书·刑法志》


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
(2)根据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律颁布的实质和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书》中记载:“吏坐赃者皆不得为吏”,“弟犯法不得宿卫”,因罪去官者及其亲属子弟在选官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这说明
A.察举制有较大弊端B.汉代对官吏行为进行立法约束
C.汉书记载有失公正D.秦朝的连坐法在汉代得以延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许有壬在评价行省制度时指出:“世皇宏规远模,立中书省总于中,分省厘于外。行省遵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其反映的核心问题是
A.行省长官有便宜行事的权力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行省为中书省派出的司法机构
D.各地行省都没有独立司法权
5 . 《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这一制度
A.使得官员之间相互倾轧B.推动专制皇权走向顶峰
C.一定程度减少决策失误D.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
2016-10-25更新 | 278次组卷 | 23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该体制自秦朝创立,纵贯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单线垂直的独立管理体系,与政府行政机构分离,从而确保了体制下各级机构权力的独立运作,上下一体,机构官员高效行权。”该体制是
A.宗法分封体制
B.“丞相”体制
C.监察体制
D.科举选官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A.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B.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
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
2016-10-09更新 | 257次组卷 | 35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687年,有人告发宰相刘祎之受贿,武则天(690年-705年在位)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审查此事。“本立宣敕(皇帝的诏令)示祎之”。祎之辩驳道:“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王本立回报武则天,刘祎之即被赐死于家。据此推断
A.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位高权重
B.敕书出台有悖于规制
C.唐代建立一套独特的法律体系
D.女皇武则天独断专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可见,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A.推动社会结构转型B.以维持秩序为目的
C.强化了周王的权威D.本质上是爵位之争

10 . 阅读下列材料:

观点有学者提出,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说,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两千多年全都一样,并无变化。

材料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武帝时杜周为廷尉,“善候司。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者,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有人责怪他“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据《汉书》卷六十《杜周传》

材料三唐太宗对宰相房玄龄等说:“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

—据《贞观政要》卷二

从三则材料中选取两则可以论证题中观点的材料,并通过对材料的解读论证题中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