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后汉书》记载:马严,字威卿。拜御史中丞,赐冠帻衣服车马。严举劾案章,申明旧典,奉法察举,无所回避,百寮惮之。由此可见,马严
A.掌公卿章奏,纠察百官,权力颇重B.职权上属于地方官员,与刺史互补
C.其官位在东汉位列三公,位高权重D.其监察职权能左右皇帝的决策大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史》列传所载1533人中,布衣出身的文臣武将占55.12%。又有记载说“谛见润屋封君、巨姓豪右、衣冠世族金珠满堂。……数年复见之,有缧绁(囚禁)于公庭者,有荷担而倦于行路者”,这在宋代不胜枚举。上述现象主要反映了宋代
A.社会阶层流动频繁B.社会等级森严
C.家族制度快速嬗变D.贫富差距悬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左传》记载,春秋后期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独掌权柄后,标榜要替鲁国国君整肃跋扈的大夫,此举不仅得不到知礼之士的赞成,反而受到批评。因为此举
A.不符合周礼规定B.损害了大夫利益C.冲击了天子权威D.挑战了宗法制度
4 . 据《史记》等史籍记载,秦始皇实现统一之后五次出巡,其中四次到了海滨。海滨之巡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的“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这也是秦始皇在咸阳以外地方居留最久的记录。其间秦始皇与随行权臣“议功德于海上”,发布阐述国体与政体的文告。这些表明当时( )
A.秦始皇对海洋有所关注B.秦朝政治中心准备东移
C.秦朝准备进行海洋开发D.东海已经成为秦朝领海
5 .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周王在封鲁公至鲁时,除分给他殷民六族,还“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封康叔于卫时,不但确定封疆的四至界限,而且“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并教导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可见分封制在当时
A.传播了周文化B.妥善安置了殷商遗民
C.拓展了疆土封界D.稳定了诸侯王的统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综合《唐书》《唐会要》等有关史籍记载,武后时期的科举考试一般是在二月开始,制举、殿试时间是不等的,科目和科第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传统科目之外,还有文艺优长科、理选拔萃科等。由皇帝主持的制举、殿试规模宏大,人数极多,使当时文场呈现出旷古未有的盛况。《大唐新语》称“应制者向万人”。至于制举的试题、殿试的策问,多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注重取题社会、联系政治。

——马思博《论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

材料二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关陇把持特权,门阀观念非常的严重。不利于庶族、地主和知识分子进入官场。为了使没有权利和地位,叫有才能的人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能,有所作为,并且得以升迁。于是在显庆四年武则天改《氏族志》为《姓氏志》,以武氏为第一等,其余均按官位高低为准,那些出身士兵立有军功的人,也可以跟世家大族列为同一个等级。这样一来扩展了用人的范围,也寻找到许多庶族地主中有才能的人。

——吴玲莉《浅析武则天在用人方面的策略和贡献》

根据材料一,概括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则天的人才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