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 . “二王三恪”制起源于尧舜禹时期,此后新建立的王朝,会册封前两朝或三朝的王室子孙,以示尊敬。周灭商后,商纣王的子孙被册封为西周的“二王三恪”。这说明(       
A.世袭制是该制度实施的前提B.分封制根植于久远的文化传统
C.西周时期民族融合逐渐兴起D.史书关于纣王的记载有待考证
2 . 据史料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令群臣议帝号时,有御史大夫(冯)劫提的建议;秦二世时,有御史大夫德参议刻石颂德之事。这说明御史大夫(       
A.监察范围较广B.具有行政职能C.分割丞相权力D.制约君主专制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材料二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材料三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收缴了天下的金属兵器铸“金人十二”;“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历时三十多年修筑秦始皇陵;先后征发徭役百余万,修筑长城;数次移民戍边,动辄数万家,如“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颁布“挟书律”、焚书坑儒等。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建立分封制度的内容,诸侯有哪些义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些?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加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3-02-1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天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诗经·商颂·殷武》称颂汤的业绩说:“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氏、羌是分布于今天陕西西部直至甘肃、青海一带的游牧民族,也向商称臣纳贡。这一记载表明(     
A.商初国力强盛且凝聚力强B.商朝对西北地区实行间接统治
C.中华文明呈多元一体特征D.游牧民族对中原文化的向心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周至春秋时期,史籍中常有“国人皆咎公”“以说(悦)于国人”“国人不欲,故出(驱逐)其君”“盟国人于毫社”“国人助之”等记载。这表明该时期(     
A.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B.民主思想影响深远
C.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D.“国人”的政治势力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尚书》记载,周公担心后继的统治者忘记商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不知天命不易”,要求成王“无淫(沉溺)于观、于逸、于游、于田(田猎),以万民惟正之供”,还告诫群臣子弟,要“知稼穑之艰难”“知小民之依”。这反映出当时(            
A.国人议政的氏族遗风B.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C.敬天保民的治国方针D.儒家仁政的民本思想
7 . 《春秋左传》中记载:“王后无适(嫡子),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这则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宗法制度越来越完善B.占卜方法具有权威性
C.王位继承有内在规则D.德行是择君首要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战国策》中记载:“禹传益,而以启任为吏。及老,而(禹)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天下。”这反映的是(     
A.禅让制的完善B.“家天下”局面的开启
C.分封制的形成D.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
9 .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自今以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B.世袭制与集权制
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D.宗法制与郡县制
2022-10-25更新 | 755次组卷 | 63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宜良县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10 . 《元史》记载:“晋王也孙铁木儿以诏赐钞万锭,止给八千为言,中书省臣言:“帑藏空竭,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臣等虑财用不给,敢以上闻'。”由此可见元代行省
A.拥有了财政独立权B.承担向中央缴纳赋税的义务
C.由中书省直接管辖D.体现中央对地方的间接管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