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二王三恪”制起源于尧舜禹时期,此后新建立的王朝,会册封前两朝或三朝的王室子孙,以示尊敬。周灭商后,商纣王的子孙被册封为西周的“二王三恪”。这说明(       
A.世袭制是该制度实施的前提B.分封制根植于久远的文化传统
C.西周时期民族融合逐渐兴起D.史书关于纣王的记载有待考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尚书》记载,周公担心后继的统治者忘记商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不知天命不易”,要求成王“无淫(沉溺)于观、于逸、于游、于田(田猎),以万民惟正之供”,还告诫群臣子弟,要“知稼穑之艰难”“知小民之依”。这反映出当时(            
A.国人议政的氏族遗风B.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C.敬天保民的治国方针D.儒家仁政的民本思想
3 .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自今以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B.世袭制与集权制
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D.宗法制与郡县制
2022-10-25更新 | 755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高一上期月考历史试卷
4 . 唐朝,尚书省既参与机要决策,又掌管国家政务,但尚书令多阙而不设。对此,《新唐书·职官志》解释:因为唐太宗担任过尚书令,所以臣下都不再担任这一职务。但《新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李世民还曾担任过中书令。由此可知,对于尚书令多阙而不设的合理解释是(     
A.皇帝不在意中书令职位B.借此削弱尚书省的权力
C.唐朝基本遵循避讳制度D.三省体制由此开始瓦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公元前214年,人工运河灵渠凿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得以连接。随后,为保证四季通航,灵渠上建造了36座陡门——被誉为现代船闸之父。因其需要人工升降,遂诞生了守陡人群体——陡军(明代后有其确存记载,且他们主要负责官船通行)。陡军的存在
A.加重了灵渠沿岸百姓的经济负担B.使长途贸易受到政府的严密控制
C.凸显明代以来岭南地区商贸繁盛D.提升了中原王朝稳边控边的能力
2022-05-27更新 | 1913次组卷 | 19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有文献记载:“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之权力,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材料中体现
A.内阁学士权力比宰相大B.内阁学士掌握实际决策权
C.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D.设立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
7 . 《史记·封禅书》曾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并从五帝之舜的封禅开始叙说。沿袭至秦汉之时,封禅逐渐成为帝王们的盛世大典。在泰山封禅升天,与鬼神通是封禅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信号。古代帝王封禅的主要目的是
A.证明王权的合法性B.强化以农立国的治国理念
C.宣扬天人合一思想D.确立道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周礼》记载,宰夫司百官考核,“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月终,则令正月要;旬终,则令正日成,而以考其治。治不以时举者,以告而诛之。”这一规定意在
A.强化等级观念B.完善官僚政治
C.服务农业生产D.规范政治秩序
2022-01-14更新 | 710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吴忠市盐池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表明西周时期
A.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B.形成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C.周王对外服控制力有限D.统治集团内部等级森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为先秦时期一些文献的相关记载。这些记载
史料出处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礼记·王制》
故天子株楼衣冕,诸侯玄裕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荀子·富国》
A.遵循了儒家的治国原则B.说明当时社会等级森严
C.彰显重历史传承的风尚D.确保了周王的专制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