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请选取表格中任意一个阶段或者多个阶段,对所涉及的选官制度或者选官制度的演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阶段选拔方式或内容
第一阶段王权与族权统一,依血缘的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即“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息情”。
第二阶段“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宗室非有军功,不得为属籍;“斩首为功”、“计首授爵”制。
第三阶段四科取士: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史御史;四日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第四阶段中央选派“贤有识鉴”的官员任原籍地的考评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综合德才、门第定出等级,然后向吏部举荐。
第五阶段政府按照不同的科目设立考试,士人可以自由报考,政府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
2024-02-2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涟源市行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居中国历史上一个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先有郑和下西洋主动与海外诸邦交流沟通,后有西方传教士东来扣启闭关自守大门;明代又是一个极中央集权的朝代,明太祖建立起庞大的农村集团,使得后继者不得不一次次采取内向、紧缩的政策,以应对从内、从外纷至沓来的问题。……晚明的士绅官僚,习惯于一切维持原状,在这种永恒不变的环境中,形成了内思的宇宙观,使今人看来,晚明时代显得停滞而无生气。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阅读材料并从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3 .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统治者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

材料   秦汉王朝建立后,“海内为那县,法令由一统”,大一统从思想观念转变为现实。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表现出四个重要特点:一是国家统一。我国历史上曾数度出现分裂割据的状况,但无论怎样分裂,最终都会走向统一。二是“要在中央”,中央政府通过文书律令、官僚行政、考植监察等方式,推行政令,维护中央权威。三是郡县体制。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下地方治理体系的概括。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对那县体制的治理方式表现出高度认同。四是因俗而治。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模式,并非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也有高度的灵活性。“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适度保持自治、分治,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状况采取不同治理方式也取得不少成功经验。

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其一,创造并长期维护了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体系。其二,形成并不断丰富完善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系列治理理念与制度体系。其三,构建并传承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与国家治理”为主题,运用中国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2-18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突出特征,它既指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重视和尊重一体、统合的治理制度体系,也指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

要在中央、国家统一、郡县体制是我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的三大要素。要在中央是其基本形式,国家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的行政区划基础。

统一的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符合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的实际,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开展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了有利条件,认为不仅发挥出政治功能,也发挥出经济、社会与文化功能。

——摘编自卜宪群《大一统民惟邦本”——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解读材料,自拟一个与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相关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巡检司是明清时期县级政区以下的重要机构,其设置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清末巡检司分布图

材料二   巡检司的职责是“掌捕盗贼,诘奸宄”,凡治安形式严峻地域,往往会设置巡检司弹压。巡检司的分布与人口分布一致,若一县控制半径过大,稽察难周,往往需要设置或移驻巡检司以分防地方。关津险要、水陆要冲、潘山滨海、县境交界等地,均需设置巡检司弹压。随着市镇之兴衰,巡检司的职责也随之发生变化。

——均据胡恒《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区与基层社会治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巡检司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

2023-02-10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暨下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社会历史领域里,每一社会历史事件都不是彼此分离、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处于一个统一的社会总体之中,如果把某一历史事件抽象处来,孤立加以考察,那么就无法领悟其真实含义。

——摘编自都本伟《思哲论史   哲史卷》

知识板块相关史实
中国古代史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百家争鸣、变法运动、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推恩令、盐铁官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朱元璋废除丞相、明朝经济的发展、郑和下西洋、四大名著
中国近代史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世界史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科举考试中,应试者的出身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才能,因此,无论是官宦、世家之子,还是贫贱、下人之后,均可同场应试,试卷经弥封、誊录后,除试卷所反映出来的才能高低外,已无任何差别,也就是说,所有的应试者均站在同一平台上参与竞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正是这种公正和平等,保证了官僚阶层始终不断地有新鲜血液予以补充,从而也保证了官僚阶层的精英地位。而大量庶族寒门弟子在这种公正、平等做法的影响下,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有的甚至还跻身高官显要,这一现象自然激发了社会各阶层冲刺科场的热情。

——摘编自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举制”从其发展表现、作用影响或综合评价中找一个角度拟定一个具体论题,然后对所拟论题展开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西周形势图


图2秦朝形势图


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代表的两个时期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要求:论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在研究西汉时期东亚政治形势时制作了以下三幅示意图,请从以下图示中任意提取西汉时期东亚政治形势演变的一个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图1.西汉时东亚政治体数量变化折线图
图2.东亚地区国际关系简图(公元前174年至约公元前111年)
图3.东亚地区政治秩序简图(公元前36年至西汉灭亡)
2022-11-0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海达行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科举制是在以德取人、以能取人基础上突出以文取人的一种全新的选官制度,是一种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人才选拔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从隋代开始实行,经历了1300多年之久。科举制度自隋唐以来,一直是作为历代政府最基本的选官制度,富有极顽强的生命力。不管怎样改朝换代,不管有多少人用多少理由去抨击它,反对它,它都在不断地逐步完善和日益强化。其根本原因,就是科举制度本身的公平取士原则一直在起着主导作用。

——摘编自《浅谈古代中国科举制度》


根据材料及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材料中的一条或几条信息;自拟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时要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