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奏折是清朝中央及地方高级官员直接向皇帝上呈的机密文书,统计发现涉及康熙中期以后二百余年间的内政、外交、军事、文化等一切机密要务。现存奏折文书数量巨大,约有七十二万三千件。这说明奏折制度
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B.是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C.易导致督抚权力尾大不掉D.导致了政府行政效率的低下
2022-01-05更新 | 554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读下表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B.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
C.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D.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某学者统计:唐朝290年中,科举共取进士6603人。在两宋316年中,完全依靠考试成绩的进士达4.3万人,宋代共有135位宰相,其中90%以上系科举出身。该材料说明宋朝
A.基本实现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目的B.宰相完全把持朝政
C.科举制度促进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D.政府行政效率较高
2022-04-09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了830名进士,按其社会出身统计,大都出身于新老士族聚居的京畿地区,而荆南(湖北江陵)距长安不远,直到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才有一人及第,时号为“破天荒”。这说明当时科举制
A.录取依据缺乏公平B.选拔效能受到了限制
C.导致门阀制度瓦解D.难以在全国有效推行
5 . 封驳是指封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有人对《唐会要》的记载进行抽样统计,54卷至56卷中关于皇帝诏令遭谏议官封驳的就有16次,其中11次封驳有效。这些记载反映出唐代
A.中枢机制杜绝决策失误B.专制皇权受到一定限制
C.中枢权力体系发生变化D.集体议政决定国家政策
2021-11-16更新 | 198次组卷 | 17卷引用: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河北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学者陈义彦统计∶《宋史》列传中的人物,出身高官名门的不过四分之一,而从社会底层中脱颖而出的就有二分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出身于布衣的官员越来越多。这表明
A.商品经济在不断发展B.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C.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D.各民族间交融加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河套地区(今宁夏、内蒙古、陕西)汉代陶明器分布表

西汉中期西汉晚期西汉末
东汉初
东汉早中期东汉后期合计
统计墓葬数量(座)121141151128280
出土陶明器的墓葬数量(座)37271821175
所占比例25%63.3%61.7%72.7%75%62.5%
随葬陶明器的墓葬数量及随葬的明器件数34646557598101718146156
03358436411072123
0402929295514158890

——摘编自丁利娜《河套地区汉代陶明器与关中、中原地区的比较研究》


根据所学知识从图表中提取关于汉代陶明器的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04-03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现象
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
阁臣数(人)3037422512154
占比(%)18.6322.9826.0915.537.456.832.49
A.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的膨胀
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
2021-10-14更新 | 1479次组卷 | 59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9年高考二模试卷历史试题
9 . 罗马帝国时期,官员占公民人数约为万分之几、十万分之几;西汉成帝时的东海郡有精确数字的吏民比例,约为1:633。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A.西汉政府的行政效率极端低下B.罗马民主政治激发公民积极性
C.罗马法维系统治的作用强大D.统计样本偏差不能反映问题
2022-03-0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嘉湖金四县区教研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据赵翼统计:“明朝杨士奇在内阁四十三年,虽其始不过为学士,后加紧公孤,始终在枢地,不出内阁一步。同时值内阁者,金幼孜三十年,杨荣三十七年,杨溥二十二年。”该现象体现了这一时期
A.具备与隋唐宰相相同的权力B.内阁政治相对稳定
C.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D.能够统率六部百司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