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汉、唐地方行政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西汉晚期,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
B.唐朝的“道”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来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
C.与汉相比,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与中央行政制度无关
2021-10-1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公元前134 年,汉武帝诏令郡国每年向朝廷荐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以被提升任用,由此形成固定的“察举”制度。出身贫寒、多年钻研《春秋》的公孙弘通过此途径举拜为博士,十年内升至宰相。公孙弘的经历说明察举制 (     
A.对人才选拔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B.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名存实亡,无法选拔出有用人才D.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3 . 周灭商之后,为了进行有效统治,实行分封制。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他们多数被分封到重要地区。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由此可见,西周分封制(     
A.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强化了周天子的专制权力
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4 . “他们因在日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而有意识地把商议军国大事的权力和部分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据此判断“他们”是
A.中朝成员B.三省长官C.三公D.九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周中后期,雅乐的体制化促使钟磬乐器不断成熟;春秋战国时期,雅乐体制衰弱,新声的崛起使民间钟类乐器的发展达到了先秦时期的顶峰,竽、瑟等民间乐器异常繁盛。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乐器的发展
A.表明乐器功能发生了根本变化B.促进了青铜技术的成熟
C.反映了礼乐制度逐步走向瓦解D.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建立
6 . 政治制度关乎国家治理。

材料一   权カ集中于中央在中国当时是一种普遍的政治体制,这一点从秦朝开始体现的很明显。虽然地方权力有时会威胁中央,但集权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常态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这说明其实用性很强。也就是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

——摘编自解胜华《中央集权制度的利与弊》

材料二   民国初年的政治家认为,国务员是否具有“副署权”是内阁制区别于总统制的主要标志。191112月,孙中山认为内阁制会“误革命之大计”,于是同盟会内部决定采用总统制。清帝退位后,宋教仁曾对胡汉民说:“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权カ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孙中山等人觉得宋教仁的看法很有道理,转而全力支持他。

——摘自章开沅《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

材料三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针对黄炎培提出的如何打破历史周期率的疑问,毛泽东提出了探索“民主新路”的主张。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毛泽东既坚持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又善于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设计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李良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的政治体制及其“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常态”的根源。
(2)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年政治家对内阁制与总统制区别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支持内阁制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
2021-06-1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张鸣在《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中说,随着科举制的推行,原来统治乡村世界的精英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对门第的看重,过渡到对文化的看重。……读书人学诗的越来越多,书成为一种商品,……能诗的人即使没有官位在乡村也能得到尊重。这表明科举制
A.使诗歌在全国走向全面繁荣B.冲击了乡村的门阀政治根基
C.改造了乡村的文化结构D.加强了中央对思想的控制
2021-06-02更新 | 2012次组卷 | 26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嘉庆年间,户部请在奏折内将军机处抬写,以示优异。嘉庆皇帝以“军机处体制与部院衙门无异”为由予以否决。四川前线将领广兴递送奏报时另有一份咨文送军机处,被嘉庆察知责罚,皇帝再三谕饬,严禁臣僚奏事关会军机处。这些举措表明嘉庆皇帝重在
A.分割中枢机构权力B.防范内外大臣交结朋党
C.抑压军机处的权势D.提高部院衙门行政效率
2021-06-01更新 | 1526次组卷 | 27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这些驰道宽22米,路基高厚,以铁锤夯筑得坚实平稳,还在道旁栽种了树木。公元前212年,命令蒙恬主持修建了一条由咸阳向北的“直道”,经云阳、上郡直达九原,全长900余公里。后在云贵地区修“五尺道”,在湖南、广东等地修筑了攀越五岭的“新道”。这样,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西汉时,汉武帝继续了秦朝的政策,修建公路以方便各地间的商业和交通。为了发展同中亚、西亚、南亚各国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肃永登)以西的道路,设置亭驿,便利商旅。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   同中国一样,罗马人也是通过建设运输和交通网络完成帝国一体化的。罗马的道路有很深的路基,路旁有围护、排水渠,路面铺设了大块平坦的筑路石,主路宽6-8米,可供双向车辆同时行驶,蜿蜒的山路也有2-3米宽。沿路设置了驿站。公路连接了帝国的各个部分,其中,最著名的公路全长2500公里,沿东北边境从黑海一直通向北海,与多瑙河和莱茵河平行。一条长4800公里的路与北非海岸线平行,许多支线直插南方,商人、士兵通过这些支线可深入撒哈拉沙漠。在地中海地区,罗马人新建了一些道路,方便了这一地区的旅游和贸易。还有一些公路从地中海东部的城镇和港口一直通到帕尔米拉——这是亚洲中心通往西部的最主要的商站。据估计,罗马道路的总里程超过了8万公里。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在道路修建上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能够在广大区域修建道路的作用。
2021-05-2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秦汉时期,无论中央还是郡县的公文均要求乡里明文公布,民事告示要“明白大扁书乡市门亭显见处”而“令民尽知之”,刑事公告更是图形天下、布之于亭。这一制度
A.保障了统治秩序的稳定B.强化了基层社会的控制
C.提高了文书行政的效率D.导致了权力中心的下移
2021-05-22更新 | 2243次组卷 | 30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