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史记.萧相国世家》中写道:“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由此推知,萧何此举旨在
A.促成儒家思想成为汉朝正统思想B.为汉朝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C.引导统治阶级重视文化典籍先河D.实现对地方政府有效控制
2021-03-29更新 | 286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旧唐书》所载的官吏中科举出身的共二十人,占入传总人数的56%,入传的人一半以上具有科举出身的资格,其中位至四、五品以上高官的共十五人,占科举入仕者总数的68%,由此可知,唐朝
A.科举成为入仕重要途径B.门阀政治不复存在
C.官僚道德素养日益提高D.官僚政治逐渐巩固
3 . 《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写道:“秦国朝帝国方向的发展(趋势)至少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变得很明显了。”这表明
A.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卓著B.秦帝国历史影响深远
C.君主专制建立有必然性D.秦国统一具有必然性
4 . 有学者说,分封制对于周王室来说,最大的意义是在统治前期极大地巩固了天子的权威;面对于周边蛮夷之地来说,实则是一场从上而下的浩大的“文化殖民”。该论述反映出
A.西周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B.分封制传播了西周文化
C.周王借分封制实施文化专制D.周王室崇尚以文治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北宋)赵普历相太祖、太宗两朝,于厅中座屏后置两大瓮,凡有人进利害文字皆投置其中,满则焚之;太宗后期任命“为人糊涂”的吕端为相,并勉励他“体黄老而行化,用志乎无为”;真宗问宰相李沆治道所先,沆答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为最先。”材料反映了北宋初期
A.因循苟且的政治风气B.皇权强化,相权被架空
C.黄老思想治国成效显著D.“冗官”造成效率低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代察举制最初规定各郡国岁举二人。东汉和帝时改以人口为标准,郡国人口满二十万每年举孝廉一人,满四十万每年举孝廉两人,以此推之;后又规定少数民族杂居的边郡地区,人口满十万每年即可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每两年举孝廉一人。上述做法
A.保证了选官的公平公正B.利于缩小各地区经济文化差距
C.促进了民族交融D.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权稳定
2021-03-28更新 | 1000次组卷 | 32卷引用: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马可·波罗行记》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明代在全国均建有驿站,每隔十里置铺,铺有铺长;六十里设驿,驿有驿丞。沿线每60-80里设一个驿站。这主要表明,元明两朝
A.注重地方治理B.邮政行业发达
C.军队调动频繁D.贩运贸易发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明朝200多年的历史中,多次出现过言官死谏的场景,如嘉靖皇帝沉迷道学不理政事,无人敢劝,在言官的进谏下未做出过于出格之事。言官这些行为
A.说明言官政治地位普遍提高B.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
C.出于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信念D.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
2021-03-28更新 | 375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朝及清初,官员向皇帝奏事,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这两种文书都具有公开性,要经通政司阅览、登录,内阁票拟。康熙时,开始出现新的文书——奏折,上奏人撰写后不得泄密,不经过其他机构、官员,直达御前。从社会形态演变趋势看,奏折制度的形成
A.标志着君主专制体制达到了最高峰B.提高了宫廷决策效率
C.预示着君主专制体制即将走向尽头D.有利于皇帝了解下情
2021-03-28更新 | 251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西汉初年有相当数量的侯国分布在王国境内,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国境内的侯国逐渐消失,到西汉末年最终形成“王国境内无侯国”的局面。对这一变化合理的解释是
A.侯国已成为与王国同级的地方行政组织
B.汉廷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王国势力的结果
C.侯国将无法分割王国之下的土地和人民
D.汉武帝的地方体制改革使侯国不复存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