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1 . 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二   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得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三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结合秦朝中央官制,你如何理解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的认识。
2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相知”,更是“相亲”的。古老文明的智慧更可以照鉴未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人员众多,但塔顶是至高无上、独揽大权的皇帝。罗马帝国的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皇帝控制了行省主要官员的任命,对行省监督也趋于严格。

——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相同之处。
(2)据材料二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秦帝国和罗马帝国均重视法治的相似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当今国家治理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孟子·万章篇》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宋朝时期的科举严防舞弊,坚持选拔人才与“严法、尚法”并行。在“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中,主张废除明经科,专注于进士科,不再考诗词,改为经义。当时政治需要重权经术的人才,不注重文艺。宋代人才选拔的科举考试相对于唐代更为严格。“糊名”法在当时已经相当成熟.主要是为了防止考官存心录取自己门生,结党营私。应试人员必须要以真才实学通过考试。

——《汉代至明清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选官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途径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图二(与图一相比较)所反映的选官制度在选拔标准上的进步性。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朝改革选官制度的措施。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对我们今天人才选拔制度制定的启示。
5 .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都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地方官吏于岁末年终将一年的政绩汇报给国君或上级官员),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都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所以《隋书·地理志》说;“汉高祖矫秦始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点也是不错的。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条件。
(3)据材料三,分析汉初的分封与周代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实行分封的后果及汉武帝采取的对策。
(4)综合材料二、三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变革实践的效果,谈谈给你的启示。
6 . 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立子立嫡之制”和“封建子弟之制”分别指什么制度?这两种制度有什么样的关系?
(2)材料二中出现的“诸侯更相诛伐”这一困局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
7 . 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近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问题一:中国古代的政体与选官制度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2)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探究问题二:英美民主政治的评价该表是某中学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得出的结论。


(3)有同学认为,英国组的材料不足以得出最后的结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的史实。
(4)指出美国组材料中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的表现。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建设的看法。
2019-02-26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福建省高考适应性测试平行卷(历史)
8 . 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

材料二   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如五岭地区被纵向切开,以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于是,五岭不复为凭险割据的条件。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元朝制度创新的表现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新的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政区域划界依据的原则及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
9 . 自秦朝以来,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秦朝首创了什么制度?其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什么?秦朝丞相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到了唐代,三省六部制已经成为一套既完善又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之间是什么关系?相权的地位有什么变化?对皇权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3)丞相制度最终在什么时候被废除?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
(4)结合中国古代丞相制度的演变,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趋势的基本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氏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材料二   在中世纪,所有官员都是国王的臣仆,一切听命于国王,官吏的任命和升迁完全取决于门第出身和对国王的忠诚,而个人的品德和才学则无足轻重,这种人事行政制度就是所谓的“恩赐官爵制”。资产阶级革命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政府的管理职能十分有限,主要是维护社会秩序,充当“守夜人”的角色。公职人员仍以任命为主,恩赐官职与政党分赃导致了大量贪污腐败。在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国家行政管理职能迅速增强,迫切需要改革公职任用制度,提高行政效率。许多政治性报刊介绍中国录用官吏的傲法,主张实行中国式的文官考试。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主要的几个国家先后创立了公务员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形成,是人事行政制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

——摘编自李和中《20世纪国家公务员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并指出其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西选官制度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