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初因明制,属平西、定南诸藩镇抚之。至雍正初,而有改土归流之议。四年春,以鄂尔泰巡抚云南兼总督事,奏言:“云贵之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臣思前明流土之分,原因烟瘴新疆,未习风土,故因地制宜,使之乡导弹压。今历数百载,相沿以夷治夷,遵至以盗治盗,苗、倮无追赃抵命之,土司无革职削地之罚,直至事大上闻,行贿详结,上司亦不深求,以为镇静边民无所控诉;若不割蔓塞源,纵兵刑赋事事整饬,皆治标而非治本。其改流之法,计擒为上,兵剿次之。”六年,复铸三省总督印,令鄂尔泰制广西。於是自四年至九年,蛮悉改流,苗亦归化,间有叛逆,旋即平定。

——据赵尔巽《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九》整理


(1)根据材料,指出清朝初年治理西南地区措施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土归流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晋时代,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儒家思想与封建专制制度和科举制度相结合.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强有力的思想式器,因而科举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

——摘编自邹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四   科日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据《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并归纳二者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3 . 政治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希腊语中,“国家”与“公民身份”,“公民团体”,“宪政”等概念存在着必然联系。 “国家”与“公民”是同义语,其含义可引申为:城邦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的国土范围内是一个权力主体;权力主体的本质便是主权,主要体现为凡城邦公民都是主权所有者,即主权在民。国家、城邦、公民在雅典呈现为一体化。

——摘编自张庆服《雅典与西周国家形态的差异》

材料三:   此时的法国已经落后于英国……资产阶级处于绝对君主制的控制之下,国王没有给他们真正的自由去发展生产……因此,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显得日益突出……如此艰难岁月,再加上启蒙思想家……使人民日益觉醒。而此时,整个欧洲、美洲都是一幅风起云涌的大时代画卷,北美殖民地人民狂吼着自由,取得了自己的独立,对此行动大加支持的法国也深受影响。一个积累民主精神,迸发时代激情的时代深深将法国卷入其中。在内外冲击下,法国革命已然蓄势待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罢宰相”的“高皇帝”是谁?综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位“高皇帝”“罢宰相”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民在雅典城邦中的地位并分析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条件?
(3)结合材料三回答“法国革命已然蓄势待发”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最终选择的政体形式与英国有何不同?
2021-02-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加强边疆治理,其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元史.地理志》自豪地指出:“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委(上)教学用书》


(1)依据材料一,概括元朝边疆治理的特点。结合所学,列举“元朝加强边疆治理"的举措。

材料二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多措并举,运用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法律等手段稳定边疆,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了版图,可谓功在当时,利在后世。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清朝运用了“法律手段"稳定边疆,并谈谈你对“利在后世”的理解。
2021-02-0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总框架是“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因其地域的广阔性,决定清代边疆政策内涵的多样性……在西藏和西南地区,又根据当地政治、历史、民族特点实行不同的措施。

——摘编自马大正《略论清代边疆政策研究》

材料二   清朝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相继平息了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统一了天山南北,整个新疆地区被置于清王朝的统一行政管理之下。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实施军府制度,设置伊犁将军和各参赞大臣等中央派出官员,在汉族聚居地方实行州县制,在哈萨克族和蒙古族主要生活区域实行札萨克制(扎萨克,蒙古族旗长的称谓),而在广大维吾尔族聚居区则继续实行伯克制度(伯克,新疆维吾尔族头人的称号)。

——摘编自杨亚雄《论清政府对新疆维吾尔地区伯克制度的政策演变》


阅读两则材料,以西藏、西南和新疆为例谈谈对清朝边疆民族政策的理解。
6 . 观历史如同观水,把握其转折之处就能说个大概;把握东西政治文明发展的拐点,有利于加深历史认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具有真正的才能;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就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公元前12世纪,随着多里安人的入侵,希腊堕入“黑暗时代”。到公元前6世纪末,这一切都改变了。部落组织让位于城邦;其他社会等级起来向贵族阶层挑战;工商业开始发挥重大作用;希腊殖民地逐渐遍布整个地中海沿岸一带。所有这些发展构成了形成时期希腊世界的全面转变,为后来的古典时代打开了通途。希腊地区的地理特点是促成这些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如图所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据唐德刚《晚清七十年》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始皇”“汉武”在所谓的“社会政治大转型”中的制度贡献,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政治文明的看法。
2021-01-2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城邦往往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一些村落,辖地不过百里,人口不过数万。各城邦从建立之初便十分珍视独立自治,始终保持着小国寡民的状态。城邦是各种商品的集散地,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贸易活动频繁。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二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沿革表(部分)


时代地方行政制度
秦汉郡、县
郡、县
道、州(郡、府)、县
省、路、府、州(军)、县
省、府(直隶州)、县
省、道、府(直隶厅、州)、县

——根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和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和古代中国最稳定的级地方行政机构名称。
(3)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试从地方行政制度建设方面谈谈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上图片反映了古今中外的“墙”,谈谈你对“墙文化”的认识。(可以选择一幅或多幅图片加以分析,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经过长期的战争与经济文化交流,华夏族与其他民族逐步融合。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奠基时期。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具有开创性。汉朝长达四百年,国势强盛,影响深远。对外交往中,汉朝的使者被称为“汉使”,汉朝的人被称为“汉人”,汉朝的军队被称为“汉兵”,汉族族称的稳定性经受了历史的考验。汉族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周边各民族,有的民族还显著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大量内迁,中原地区民族杂居的情况大大地发展了。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唐太宗一度被尊称为“天可汗”。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进一步融合。辽、夏、金三个政权都是仿照汉族王朝模式建立的,具有国号、年号、汉式政权机构和一系列相关的礼仪制度。它们的统治范围已不局限于其民族原居地,而是不同程度、越来越深入地拓展到汉族居住区。元朝大一统的重建,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明清时期,中国的辽阔版图基本奠定。在治理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并归纳其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分之为郡,分之为 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故秦、汉以 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 (利)[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二 两千多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不管哪个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 都一直延续下来。它既有助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地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这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及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
(2)综上,谈谈你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2020-10-15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6月浙江历史高考变式题(主观题部分)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