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西汉时规定:察举孝廉以郡国为单位,不论郡国大小,人口多少,每年每郡国举孝廉二人。东汉和帝时,司空刘方上言:“自今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三人,……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帝从之。据此可知,东汉时期
A.阶层流动相对活跃B.选官方式相对客观
C.察举制度相对完善D.官员素质相对提高
2022-02-13更新 | 24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1)历史试题
2 . 汉代郡县中之郡守、都尉、县令、县丞、县尉等主要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免,其余各级地属吏由郡守、县令自行辟署,而唐代州县的各级官吏,上至刺史下至各曹参军等,均由吏部任免与调动,地方主要行政官员不再自行辟署。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B.加强中央政府权力需要
C.分化事权强化中央集权D.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2024-02-29更新 | 18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起于曹丕废汉自立(公元220年),止于隋灭陈(公元589年),历时将近400年。就其时代特征而言,有以下几点:

①政治局面:长期分裂割据。   

②民族关系:在冲突中走向融合。   

③国家制度:承秦汉启隋唐这一时期的许多制度,表现出承前启后的过渡性。   

④士族政治:在盛极而衰的过程中显示其特色与能量。   

⑤思想文化:包容异质和张扬个性。

请你选择上述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征的任意两个方面进行阐释说明。
4 . 封泥是古代信函文书封缄的实物遗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图为汉代“扬州刺史”封泥,在下列研究主题中,它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的
A.选官制度B.监察制度C.赋税制度D.军事制度
5 . 安史之乱后,唐代政治体制逐渐地由前期的三省六部制向后期的中书门下和使职差遣体制调整,直到宋神宗元封年间的官制改革才最后完成。这一调整的实质是
A.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D.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
2020-05-22更新 | 528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艺术班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耕读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以前的耕读者成分简单,主要是隐逸之士和学生,且数量有限;宋代耕读理念形成并发展为广大的士人行为,扩展为普通的农家行为。这一变化
A.说明儒学正统地位日益巩固B.提升了宋代官员的政治素养
C.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产生D.有助于增强阶层的流动性
7 . 顾炎武在 《日知录》中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来,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对唐宋这一变化最 合理的解释是
A.宋代与大唐相比,国力渐趋衰弱B.宋代中央集权加强,地方财政困窘
C.宋代不重视城市建设,规划性差D.宋代君主专制加强,皇帝威势凸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代科举制分常举与制举。常举定期举行,其进士科“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制举即皇帝为破格启用人才随时下诏举行的科举,及第者往往迅速跻身于高官行列,以至于原有大官僚提出“朝廷显官,须是公卿子弟”,后来制举不再开科。这说明唐代
A.科举制冲击了世族门阀势力B.制举破坏了公平公正原则
C.官僚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D.君主专制权力遭到削弱
9 . 下图是秦朝建设的道路网略图。据此可知秦朝
A.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B.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C.确立的政治经济制度为后世所沿袭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2021-03-29更新 | 36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隋文帝认为九品中正制选官弊端太多,代之以分科取士的新办法。隋炀帝时,正式创立科举制,这客观上(   
A.排除世家子弟入仕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C.促使特权垄断出现D.提升了官员道德水平
2021-10-14更新 | 31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