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罗马法律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罗马最古老的成文法是公元前5世纪中叶制定的《十二铜表法》。起初,《十二铜表法》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适用于罗马城邦的公民,属于公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等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于是,执法官按照罗马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在审理涉及外邦人讼争案件中,吸收外邦人法律,拓展罗马法的适用范围,逐渐形成了万民法。在帝国社会中,庞杂的法令需要加以编纂和整理。同时,日趋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也要求确切地规定权利与义务。因此,法学家的活动十分活跃。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

材料二

从3世纪起,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法律汇编工作。公元4世纪末,罗马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力图恢复罗马帝国的版图和挽救垂危的奴隶制。他的目的虽未实现,但他系统编纂罗马法的工作却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成果《民法大全》反映出帝国全盛时期的罗马法的全貌。从这一意义上讲,《民法大会》的出现标志着罗马法发展的顶峰。后世所讲的罗马法往往就是指《民法大全》,它也是研究罗马法的主要史料。

——摘编自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罗马法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其标志性事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法大全》编纂的历史意义。
2022-07-10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城市与人居环境]

材料一       鉴于这种城市与城郊乡村地区的人口流动性,估测雅典城邦的人口相比估测雅典城内的人口更具价值,也更实际。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战例也表明,雅典城无法容纳、安置整个城邦的人口。当斯巴达人兵临城下,烧毁城郊的村庄、农田,居于城郊的雅典人退到城内,城市便显得拥挤不堪,瘟疫也接踵而至。事实上,也正如芒福德所评价的,雅典在城市规划和卫生设施方面相当落后,街道只能算是小巷,垃圾、粪便到处都是,定期处理的办法也只是将它们堆积在城郊,消毒基本靠阳光。从这一点来看,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的那场大瘟疫的悲剧是必然会发生的。

——摘编自李月《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史观》

材料二       政府当局从来不管工厂设在哪里,不会让工厂集中设在某一特殊地区,不会把应当远离人们居住地带的污染严重、噪声大的工厂专门隔离,也不会为了人们的健康而把这类工厂与附近居住地区隔开。唯独“自由竞争”决定工厂的位置,毫不考虑规划上的功能分区,这样,在工业城市里,工业、商业和生活居住三者乱七八糟混杂在一起。……没有什么人对这样的环境进行尖锐的抨击,要知道,在那时期,如要提到噪声、震动、污物等就会被认为娇气。在19世纪,对城市各式各样的有害身心和环境的现象,上层人士多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当萨德勒工厂调查委员会的医生谈到阳光对孩子的生长发育的重要性时,工业文明的辩护人安德鲁·尤尔傲慢地回答,工厂里的煤气灯足以代替阳光。

——摘编自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影响》

(1)根据材料,指出影响雅典城市居住环境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城市环境恶化的原因,从历史角度评价城市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2023-02-16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022-2023学年高二2月调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罗马法学家吉拉尔力证《十二(铜)表法》的真实性。他从三个维度表明《十二(铜)表法》并非虚构:

吉拉尔的撰述过程表明
A.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B.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C.利用不同类型史料进行互证能形成更具说服力的解释
D.文学作品中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记录准确可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历史学家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B.符合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
C.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D.教化帝国民众,使人人安分守法
2022-07-19更新 | 339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咸丰春晖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虽然说这种民主对于古代雅典是一种必然,但对整个世界历史却是偶发性的个案,也没有多么重大的实际推广价值。”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雅典民主制有其内在弊端B.雅典民主制具有其独特性
C.雅典民主制存在时期短暂D.雅典的文化成果繁荣昌盛
2022-06-24更新 | 383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6 . 罗马雄辩家西塞罗说:“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大声反对,我也要说出自己的主张。我认为如果想知道法律的起源和依据,一个印着《十二铜表法》的小册子,无论是在权威方面,还是在实用方面,一定胜过所有哲学家收集的藏书。”由此可知西塞罗认为
A.法律文本是最有实用价值的书籍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源头
C.许多哲学家的藏书没有实际价值D.教育内容要兼顾权威性和实用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古希腊悲剧中,虽然主人公追求自由和自我价值,但依然受控于命运而至凄惨结果。民众在观剧中不由自主的产生怜悯之心,对生命产生敬畏之心,进而思考如何才能摆脱这种悲剧性命运。该学者意在说明,悲剧(     )
A.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B.是西方戏剧源头
C.有助于自我意识觉醒D.服务于城邦政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恩格斯认为梭伦改革后,雅典“旧时残酷剥削自己同胞的方法已经弃而不用,如今主要是剥削奴隶和雅典以外的买主了。”史料指的是废除债奴制是梭伦改革的核心。这是因为这一措施(       )
A.缓和了雅典的社会矛盾B.剥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满足了公民的政治要求
2018-11-2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在子产公布法律23年后,晋国大臣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铸在铁鼎上公布于众,这是新势力在晋国取得政权后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铸刑鼎”公布法律,从形式上看,与先王“不为刑辟”的传统不符:从内容上看,与西周以来的“礼”相违背。因此,遭到叔向、孔子等人的抨击。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后,执掌法律(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完全被贵族祭司所垄断。公元前494年,当时罗马同邻近部落发生战争,而罗马平民拒绝作战,带武器离开罗马,史称“平民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贵族被迫承认了平民选举保民官和召开平民大会的权力,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力不受贵族侵犯。公元前471年,平民大会获得特里布斯会议(ComitiaTributa)称号,但其决议仅对平民有效。公元前454年,罗马成立一个由贵族和平民构成的十人立法委员会。前451年,十人立法委员会颁布了一部法典,并刻在10个铜袁上。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请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比较说明春秋时期郑国的“铸刑书”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差异,并完成以下表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古希腊竞技场,公众对运动员的评价除了给胜利者极高的荣誉外,就是对他的身体大加赞颂,公众的评价使身体不再囿于个体的生命范围之内,它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形象标识,甚至是地位的象征。这说明古希腊
A.实现了身体和精神价值的统一B.追求个体的全面发展
C.公民崇尚城邦利益至上的原则D.身体意识的理性觉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