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从下图可见,在西周分封制下
A.姬姓是分封制下受封的主体B.异姓诸侯完全被同姓所包围
C.燕国与周天子关系最为疏远D.镐京也被分封给了异姓诸侯
2020-08-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尖子生素质展示历史试题
2 . 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一现象反映出商朝
A.天干地支知识已在大众中普及B.统治者用神权巩固王权
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巨大影响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3 . “周之有懿德也,犹日莫如兄弟,故口口之。……故以亲屏周。”“口口”中应为
A.禅让B.世袭C.封建D.宗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0-07-09更新 | 11443次组卷 | 63卷引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2届高三保温卷历史试题
5 . 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地,称邶国。史书记载“殷民大悦”。后武庚叛乱被杀,原来属于武庚的封地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未参加叛乱的纣王之兄微子启,国号宋(见如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强化血缘认同B.维护社会稳定
C.实现贵族平等D.加强直接管理
2020-06-08更新 | 684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周早期大盂鼎的内壁铸有铭文,记述了周康王册命贵族盂之事。铭文中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的立国经验与商内、外之臣僚因沉湎于酒以致亡国的教训,告诫盂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周王册命盂”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B.突出周天子权力的至高无上
C.加强周王对地方的直接统治D.确保嫡长子合法的继承权力
8 . 清代学者赵翼指出,《周礼》中记载置县本自周始,“盖系王畿千里内之制,而未及于侯国。若侯国之置县,则实自秦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置县的历史非常悠久②西周时分封与郡县制并行 
③诸侯国置县动摇了分封制④秦始皇时期开始设立县制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雅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俗乐),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对这一现象分析准确的是
①雅乐代表的是礼仪规范②春秋战国之际周礼崩坏
③音乐艺术的日趋通俗化④人才交流促成文化多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5-10更新 | 235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孔子之后“朋友”“同志”有了新的解释:“同处师门曰朋,同执一志为友”。这一解释打破了原有的
A.禅让制B.宗法制C.礼乐制D.世禄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