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白狄鲜虞氏所建的中山国处于赵、燕、魏之间。在河北平山中山1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在中山王方壶铭文中也“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故辞礼敬则贤人至,宠爱深则贤人亲,籍敛中则庶民附”的记录。由此可知
A.鲜虞氏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B.反映出礼乐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C.体现了中山国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D.战国时期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民族融合
2020-03-13更新 | 624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4·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3 . 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国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
2016-11-27更新 | 2972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8—2019学年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考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古人在评论夏商周三代时曾说:“夏尚忠,殷尚质,周尚文”;孔子亦曰:“周监于二代(夏商),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材料中所谓的“文”,主要指的是
A.以传子为标志的交权形式B.以占卜为形式的决策方式
C.以分封为特征的治理模式D.以礼乐为代表的文化建设
2021-06-07更新 | 40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北京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5 .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这标志着(       
A.国家取代了部落B.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C.部落取代了氏族D.铁器取代了青铜器
6 . 治国理政

材料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注:①指居丧者的服饰、居丧的时间和居丧期间生活起居的特殊规范。②指宗庙制度,《礼记》:“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③指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


(1)用“/”为材料进行断句。
(2)依据材料,说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有哪些。结合所学,指出周人是如何实现“纲纪天下”的。
(3)顾炎武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对顾炎武的观点进行解释。
7 . 《礼记·礼运》称禹以前为“大同”之世,禹以后为“小康”之世。前者的特点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后者的特点是“天下为私,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体现这一转变的是
A.郡县制替代分封制B.世袭制替代禅让制
C.封建制替代奴隶制D.官僚制替代宗法制
8 . 有学者认为,在我国古代政治结构的形成、发展及演变中,西周的分封制是联结方国联盟制和君主郡县制的关键。由此可知,分封制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B.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威
C.促进了国家治理形态的进步D.延续了夏商的平等联合状态
9 . 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地,称邶国。史书记载“殷民大悦”。后武庚叛乱被杀,原来属于武庚的封地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未参加叛乱的纣王之兄微子启,国号宋(见如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强化血缘认同B.维护社会稳定
C.实现贵族平等D.加强直接管理
2020-06-08更新 | 684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如图是某学生在探究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时,所选用的四幅有关北京地区的古代行政区划图。按各地图所反映的朝代最早的是
A.①B.②C.③D.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