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体育

古希腊是商业贸易兴盛地区,民风习俗崇尚竞争,以体育竞技为欢乐,以逞强取胜为满足,并且把这种满足的欢乐奉献给奥林匹亚诸神,创造了奥林匹克竞技赛会。希腊人在体育竞赛中制定了平等、公正的规则,凡是在体育场上参加比赛的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你有能力,你就可以取得优胜,戴上冠军的桂冠,受到城邦的重视。裁判员对于场上比赛的运动员一视同仁,只要你是希腊血统的人,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凡是参加比赛的都按同一规则来对待。竞争意识虽然有鼓舞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优点,但是也有纵容贪得无厌、恃强凶狠的缺陷。

中国早在周朝初年就有射箭、摔跤、御车等体育竞技比赛。到了汉代,还创造了集体的蹴鞠竞赛方式。这些体育竞赛都是以评价一个人的品行为目的,参加者必须遵守严格的礼仪规范。这种竞争是君子之争,只要在竞赛中用尽自己的技术,就达到了参加的目的,不太计较比赛的成绩,重要的是在比赛过程中礼仪规范能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展现。成功与失败之间没有天然的鸿沟,这样的竞争意识使得中国古代体育成为教化民众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崔怀猛《导致古代中西方体育差异性因素分析》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体育所折射出的文化传统。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1-20更新 | 533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考古成果与历史遗迹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来源

材料一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文化情况简表

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
时间
跨度
距今
7000-5000
距今
6000-5000
距今
5300-4300
距今
4500-4000
距今
4200-3600
特色
文物
彩陶盆
玉龙
玉琮
蛋壳黑陶杯
铜镜
分布
范围
黄河中游辽河上游长江下游黄河中下游黄河上游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宜侯夨簋

部分铭文释意:“在四月丁未这一天,周康王对宜地进行占卜之后,命令虞侯夨(cè)说:把你迁到宜地,赐给你好酒一卣、圭瓒一陈……赐给你土地和人口。”

材料三



里耶秦简

部分内容释意:“秦始皇二十七年二月,洞庭郡政府下达到所辖各县的政令文书,由各县负责传达到有关官吏与部门,并予以执行……”


(2)分别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并简述其作用。

材料四


悬空寺三教殿,位于山西大同,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殿阁内雕塑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韩愈痛感于儒学的衰弱,著《原道》一文。一方面竭力排佛,另一方面又在自己的学说中糅进了不少佛学的成果……

——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隋唐五代两宋》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魏晋至唐代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

材料五 明中叶以后,粮食、棉布、生丝、食盐、烟草、瓷器等都成为主要的商品。手工业发达的城市,如苏、杭是丝织业的中心,景德镇是拥有数十万人的瓷都。商业大城市有三十余个。北方的工商业城市比较少,南方则占了绝大多数。民间大小交易多用银,政府的田赋、徭役、工商业税、海关税乃至官吏俸禄、国库开支,也大都是以银折价,以银计算。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皖南民居——徽商曾经辉煌的印记
(4)依据材料五,概述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3 . 华夏认同的形成

材料一 周代早期的扩张示意图



——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材料二 周王室尝自称“夏”,“诸夏”即分享周室礼仪与荣誉之诸国。西周分封,把不同的姓族集团派遣到各地建国,移民队伍深入各地统治当地族群,经漫长融合相互了解,逐渐成为地域性的族群,取代了传统的氏族群体。这些移民贵族散居各地,每一分支皆人数有限,力量不足以镇服地方,促使诸侯一面相互竞争,一面加强各国之间的交往和联系。

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徒,造成了各族交结杂处的局面。异族的进攻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民族意识空前高涨。进入战国时期,内迁异族已为华夏吸收、融合,华夏民族形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摘编自颜世安《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夏”融合与地域族群》、刘正寅《交融与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华夏民族》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早期周族扩张的方向和区域。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西周至战国时期华夏认同形成的历程。
4 . 历代疆域的变迁,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统治者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概括图中所示封国的特点。

材料二   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未被他国攻破的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武王、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短,但也没有因王位的继承而引起内部分裂。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结果。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

材料三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嵌始皇廿六年铜诏版铁权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里耶秦简(部分)
(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藏)
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文字:“迁陵洞庭郡”

(3)分别指出材料三和材料四的史料类型。
(4)结合材料三、四,分析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五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贾谊《过秦论》


(5)依据材料五简要说明秦朝疆域是如何形成的?结合所学,面对广阔的疆域又是如何管辖的?
2020-10-09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0-07-09更新 | 11331次组卷 | 63卷引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2届高三保温卷历史试题
6 . 谱学或称谱牒学,是专门研究家谱、族谱的一门学问。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谱学盛极一时。“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于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贾氏、王氏谱学出焉”。到了唐代后期,士、庶界限逐渐淡漠,谱学衰落了。

——摘编自仓修良《试论谱学的发展及其文献价值》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谱学在魏晋盛极一时而唐代后期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 1917年的《邗江王氏五修族谱》罗列了所有邗江王氏后裔,在此基础上,《邗江王氏六修族谱》于1995年修成,但只刊印了王夫之一脉的繁衍、发展情况。《六修族谱》共分为两部分:一是附录,包括家规家训、人物传记等内容,主要是对王夫之的轶事记载和传诵,以体现族谱特殊的分量和价值。二是世系表,其中包括王夫之祖下各房齿录的子嗣繁衍、配偶、生卒等情况,时间跨度达375年。

——摘编自刘嫱等《<邗江王氏六修族谱>研究》

材料三 中国的族谱有一个大毛病,就是“源远流长”的迷信……没有一个姓张的不是黄帝第五子之后,没有一个姓李的不是伯阳(指老子)之后,家家都是古代帝王和古代名人之后,不知古代那些小百姓的后代都到哪里去了?

——胡适《绩溪旺川曹氏族谱序》


(2)依据材料二、三,简析族谱的史料价值。
2020-01-20更新 | 26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材料由于传统史书对于殷商历史叙述过于简略,故一度有人质疑其是否存在。甲骨文发现后,殷商的历史得以证实。甲骨文记载的商王世系继承与《史记》所载不尽相同,并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甲骨文反映出商代祭祀分为不同等级,祭祀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云、星、山川河流等诸神,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它神;甲骨文还记载了商王与其它地区的朝聘贡巡之礼、军事联盟之礼、贵族之间的通婚之礼等。

—摘编自陈戌国《中国礼制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甲骨文反映了商代哪些社会状况?

(2)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8 . 材料一战国时期,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适应征税、服役的需要。汉代允许诸侯将土地分给诸子,以削弱分化诸侯,推动了古代家产均分制度。后世律令规定土地继承基本沿用诸子均分的方式,但受传统习俗影响,长子往往被赋予双倍的继承份额。《名公判清明集》记载了一个宋代案例:王有成“因不能孝养父母,遂致其父母老病无归,依栖女婿,养生皆赖其力”,因此官府判决土地等家产“当归之婿”。家庭的土地代代均分,阻碍了大规模地产的传承,也使夫妻为主要核心的小家庭成为社会主体。人们依赖土地、满足于拥有少量的生产资料,难以开启新的生产与经营。

—摘编自《浅谈中国古代继承制度的演进》等

材料二进入16世纪世纪以来,英国的土地继承逐渐普及了长子继承制。此后,英国规定土地只能由长子继承,长子继承制使贵族大地产代代相传,基本固定。圈地运动就是以贵族普遍世代保持着土地所有权为前提的,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权力驱赶佃农,圈占土地。长子继承制避免了家庭财产的平均分配,单传给长子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并向资本转化。大地产的稳定性固化了贵族群体,强大的贵族群体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反对派组织,最终促使了英国议会的产生。

—摘编自《英国长子继承制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土地继承制度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简析中英土地继承制度对两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18-09-1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材料一古希腊集市广场是公民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它布置着一些相关的设施: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

——摘编自蔡永洁《空间的权利与权力的空间》

材料二中国传统广场的主要形态是扩大了的、四周合围的院落,传统广场,尤其是礼制性广场(如天安门广场,太和殿广场),往往具有严格纵直的中轴线,广场与宫殿、坛庙构成井井有条、重重叠叠的空间序列。

——摘编自曹文明《中国传统广场与社会文化生活》

阅读材料,概括古希腊集市广场和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在布局上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和思想观念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018-09-1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

材料一周代也和商代一样,有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周王直接控制的中央区域(“王畿”),称为“周邦”“有周”“王国”,“周邦”之外的区域被称为“万邦”“庶邦”,当指地方各类政权。

——摘自李晓杰《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简要说明周代地方行政区域管理的措施及作用。

材料二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是因为隋郡,尤其是唐州比秦郡小了许多,也不可能造成割据。但即使这样,犬牙交错原则在隋唐也没有完全被放弃。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

汉武帝元封五年置十三刺史部,9部在北,4部在南。西晋前期19州,南7北12。至唐贞观元年,分全国为10道,正好5道在南,5道在北。北宋元丰时期23路,南方占14路而北方只有9路。明清时期南北方省区基本是二比一。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设置的依据有哪些,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