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2 道试题
1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写道:周王将自己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派到外服地区做诸侯,由这些人所率领的氏族,混合被征服地区的土著氏族,组成新的族体,改变了过去外服全部由土著首领担任领导的格局。这打破了原有氏族血缘的壁垒,造就了按地区划分居民的前提条件。由此可知,周王的举措(     
A.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C.直接导致了国家走向分裂D.促使地缘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
2 . 有学者认为:“商朝是依靠一系列的武力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由于战争和新建国家管理职能的需要,商朝的创建者商汤创立了内外服制度。”该学者认为,殷商内外服制度(     
A.呈显出内外分治特征B.存在邦族种姓之分
C.适应了当时政治需要D.具有松散性的特点
3 . 商朝时期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但周朝分封的诸侯则大多数是同姓子弟,并且多被分封到重要的地区。这说明西周(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开始出现家天下的局面
C.形成了封建官僚等级制度D.强化了天子的专制权力
4 . 先秦王位的传承途径具有相对的复杂性,并不是开始就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史书记载,西周建立以后,宋、鲁、吴等诸侯国除了父死子继之外也存在兄终弟及的现象,甚至有“一继一及,鲁之常也”的说法。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诸侯王国破坏宗法体制B.传统观念影响政局变迁
C.异姓诸侯沿袭殷商旧制D.边疆封国恪守分封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关于启的继位,《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而《战国策·燕策一》则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出现上述不同说法,理解错误的是(     
A.禅让制在禹的时代仍有很大影响
B.《史记》的记载比《战国策》更可信
C.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D.历史叙述本身是兼具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复杂过程
6 . 有学者把西周的分封称为“一个以周氏宗族为核心、以姬姓异氏宗族为主干、以异姓异氏宗族为辅翼的宗族群”。这反映了西周(     
A.宗法划分代替地域划分B.政治主体是姬姓宗族统治
C.宗法等级秩序日益森严D.宗族观念影响着分封实践
7 . 在地方管理上,从商朝附属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制度,再到秦汉实行郡县制度,这一发展轨迹(     
A.推动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向B.意味着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
C.使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得到遏制D.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
8 . 周王将自己的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封到外服地区做诸侯,改变了过去外服全部由土著担任首领的局面。这一做法(     
A.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B.消除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C.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D.促进了神权与王权的融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2022-11-12更新 | 230次组卷 | 44卷引用:河北省承德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夏代最初几个君主不称王,而称为“后”,当时的君主是以祖宗的身份来行使统治权力,号令各个部族的,俨然是一个大家长兼最高首领。这反映了(     
A.夏朝社会聚族而居B.夏王实现高度集权
C.早期国家形态成熟D.血缘政治日益淡化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