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7 道试题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记·夏本纪》记载:“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的不同记载客观上反映了(     
A.禅让制在传承中完善B.嫡长子继承制确立
C.世袭制形成的曲折性D.启开创奴隶制国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王孙满对曰:“在德不在鼎。”这反映出(     
A.宗法制已经崩溃B.王室权威不复存在C.周天子德高望重D.诸侯权力不断强大
3 . 中华民族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种重家庭、重亲情、重家风的优良传统源于中国古代的(     
A.礼乐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世官制
4 .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这反映出宗法制(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C.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D.使周天子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5 . 为明确权利继承人的身份,周公制礼将一夫一妻多妾的嫡庶体制制度化,取代了一夫多妻制。周公此举是为便于推行(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6 . 春秋时期,随着鲁国对外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鲁宜公为“丰财”而尝试对卿大夫、士、农民的已有土地和新垦土地征收实物税,被三桓为首的卿大夫斥为“非礼”,国人亦表示反对,使得这一政策流产。上述材料可以说明(     
A.官僚政治的腐朽B.贵族与农民阶级矛盾尖锐
C.井田制维持不变D.原始民主传统仍具影响力
7 . 在西周分封制下,天子、诸侯、卿大夫分别作为三级国家政权的君主,享有直接向下一级贵族授土、授民等决定权,而不必通过“议事会”或“代表大会”的批准。由此推知(     
A.当时中央集权雏形已出现B.分封制为分裂割据埋下隐患
C.分封制有效拱卫了周王室D.西周政权家国同构特点明显
8 . 周代实行“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的“族坟墓”制度。统治者及贵族死后葬在“公墓”中,根据等级和血缘关系进行族葬;平民死后葬在“邦墓”中,由“墓大夫”根据血缘关系进行族葬。这反映了周代(     
A.社会贫富差距明显缩小B.丧葬礼制维护宗法血缘
C.以礼治国重视丧葬祭祀D.贵族平民藩篱已被打破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9 . 周礼规定,贵族列鼎数量为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1976年,江西省新干县西周墓中出土了5件铜鼎,大小依次递减。这可用来说明西周时期(     
A.血缘政治的完善B.铸铜技术的进步
C.分封制度的成熟D.中原文化的扩展
10 . 周人由殷商覆亡的教训中体会出天命无常,认为上苍鬼神是否佑助周王朝,并非上苍自己的决定,应该凭恃百姓的意志决定。这表明周人(     
A.萌生尊重祖先的意识B.具有敬德保民的观念
C.否定崇拜先王的行为D.传承天命无常的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