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下图是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遵内底铸有铭文122字,“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义(ⅵi治理、安定)民”。该段记载中,“中国”的含义是
A.汉族的聚集地区B.诸侯国控制的地区
C.中原与江南地区D.周统治的中心地域
2 . 在先秦文献中,“母弟”一般是指国君或宗子的同母弟。在《春秋》《左传》《公羊传》等文献记载中,只有诸侯的“母弟”才被称为“弟”,异母弟则被称为“公子”。这主要是为了
A.强化宗法观念B.维护母系权威
C.突出分封差别D.体现礼乐教化
2021-05-18更新 | 213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分封制受到挑战
C.王位世袭制度消亡D.生产力有所发展
4 . 据史料记载,周成王弟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山西,建立晋国,接受的指令是:必须尊重当地夏人的文化传统和土著戎人的风俗习惯。周公儿子伯禽被分封在鲁国,那是奄人的居地,鲁国就有“社”与“奄社”并存的现象。据此可推知,分封制的推行
A.促进了西周文化的多元化B.削弱了周王室的权威
C.推动了王室直接管理地方D.加强了地方的自主性
2020-10-18更新 | 285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授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封号C.土地和人民D.人民和铁犁
6 . 据记载: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臣对日:”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耐(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乃立庐陵王为太子。这反映出当时
A.皇权尚能受到有效制约
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不受重视
D.地方诸侯势力强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何尊是周朝代表性酒铜器祭祀用品,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写有的“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之事。这反映了西周当时
A.青铜铸造水平领先世界B.已经迈入早期国家阶段
C.集权的政治制度大体形成D.王权与神权统治相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人去世后,实行聚族而葬的“族墓”制度。“族墓”分“公墓”和“邦墓”,“公墓”是国君与显赫贵族实行族葬的公共墓地,事先有一定的规划,按照宗法等级关系排定墓位;“邦墓”则是“国民族葬”的墓地。这反映出西周
A.墓位规划依据血缘
B.以礼乐制维护宗法制
C.国君拥有绝对权威
D.丧葬制度已非常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荀子·礼论》记载:周代的棺椁制度为天子用二椁五棉,诸侯一椁四棺或三棺,大夫一椁二棺,士一椁一棺。根据目前考古发据,西周至春秋早期的诸侯墓葬多用一椁二棺,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各国国君墓,基本是二椁三棺或一椁三棺。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A.礼乐制度演变的特殊性
B.西周时宗法制度逐步确立
C.礼乐制度落实的渐进性
D.春秋战同时期的礼崩乐坏
10 . 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季札观后皆能“尽知其意”,并一一作了恰当的评论,博得了鲁人的敬佩。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A.民族融合现象出现
B.经济区域差异缩小
C.华夏文化影响扩大
D.诸侯结盟成为常态
2019-05-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