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史料记载,“如果过去的商朝臣子很快带着他们治下的领土投降,或者遇到一个无法用武力征服的商朝旧臣,周朝就承认他们为封建领主。”材料主要说明
A.“封建领主”具有绝对的优势
B.西周时期宗法制观念逐渐淡薄
C.分封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
D.殷商遗民在西周得到足够重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周王在封鲁公至鲁时,除分给他殷民六族,还“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封康叔于卫时,不但确定封疆的四至界限,而且“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并教导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可见分封制在当时
A.传播了周文化
B.妥善安置了殷商遗民
C.拓展了疆土封界
D.稳固了周天子的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史料记载,上海青帮著名人物杜月笙发迹后请杨度为自己修家谱,最终杨度选择了杜甫为其先祖。这一记载体现出家谱(   
A.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
B.有传承先辈精神和鼓励后人的目的
C.是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的重要信史
D.深受中国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
5 .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征也。”对这段史料价值的理解和评述较为恰当的是(     
A.正史之言,客观真实B.“天人感应”,真实可信
C.“三纲五常”,不得不信D.“天人感应”,不足为信
6 . 《日知录》卷二十二《郡县》记载“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左传》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记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材料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提供的重要信息是
A.春秋时期,已大量设立郡县
B.早期的县高于郡
C.早期的郡县主要设在中原地区
D.官僚政治代替了贵族政治
7 . 古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宗法制渐趋强化
B.分封制趋于瓦解
C.边疆诸侯争霸中原
D.社会性质发生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尚书·召诰》说:“有夏服(受)天命。”周代铜器“毛公鼎”铭文记载:“丕显文武,皇天宏厌厥德,配我有周,膺受天命”。这一政治理论的思想核心是
A.天人感应B.君权神授C.天人合一D.敬天保民
9 . 反映我国禅让制被世袭制度所代替的史料是(       
A.《国语》中记载“防风后至,禹杀而戮之”
B.《越绝书》“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C.《左传》“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D.《礼记》“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2016-10-24更新 | 173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西宜春奉新一中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粮食B.土地和种子C.土地和人民D.人民和粮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