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1 . 《礼记·大传》记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B.封邦建国有利于统治
C.统治需要实行仁政D.家国一体的国家观念
2 . 据《左传・桓公》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段话反映了分封制的特点是
A.等级森严B.嫡长子继承C.分工明确D.垂直管理
3 . 《荀子·儒效》记载:“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上述材料认为(     
A.周公的处事方式受到儒家思想影响B.周公辅佐成王时处事得当深得人心
C.周公的辅政得到各阶层的普遍认可D.周公辅佐成王分封时重视宗族利益
4 . 西周早期的大盂鼎铭文记载:“王说:赐予你异族王臣十三名,夷众一千零五十人…你要辅助我主管军队,勤勉地处理赏罚狱讼案件,协助我遵行先王制度治民治疆土…不得违抗我的命令。”据此可
A.周天子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B.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政治统治
C.大盂鼎是研究分封制的一手史料D.分封制存在诸侯分裂割据隐患
5 . 下表为有关夏朝工位继承情况的史籍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结论是
《竹书纪年》益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得君位。
《中国历代帝工》益继位后,有些部族并没有臣服益,而拥护启,并对益的部族展开战争,最后启胜而夺得权位。
《上古时代》白寿彝禹死后,本应由伯益做部落联盟的首领,可是由于夏部落的强大,他们借助禹的余威,共推禹子启为王。
A.伯益的权位最终被夏启所取代B.部分部族发动战争导致启夺得权位
C.启取代益源于其贤能品德和民意D.民主传统是启和益发生争斗的原因
2021-02-05更新 | 407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据史料记载,商王武丁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为相进行改革,把祭祀权集中于商王,派遣妇好多次征伐周边一些方国、部族,从而确保商的优势地位。史称“武丁中兴”。这说明当时
A.王权有较高支配力B.官僚政治初步建立
C.社会观念多元开放D.方国联盟名存实亡
2020-12-04更新 | 31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史记》记载,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统治者都用占卜来决定军国大事。在多数情况下,国家大事是统治阶层商量好的,借用占卜术来传达“天意”有利于统一人心。这一做法从本质上是
A.反映国家管理的随意性B.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C.统治者欺骗人民的手段D.敬天保民思想开始出现
8 .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都是纯粹出于公心,即所谓“公天下”;禹传启,把原属于部族内部的传递,变为父子相传,古人谓之“家天下”。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家国同构观念的萌生D.继承人的品德优良
2020-11-11更新 | 470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仪礼》(先秦)内容主要是冠、昏、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如“昏礼”(即婚礼)必经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共六道程序,才能取得社会的认同。这一记载最能反映当时
A.社会生活的迷信色彩B.血缘政治的等级关系
C.包办婚姻的封建特色D.儒学的包容开放
10 . 《国语》记事起自西周中期,下讫春秋战国之交。其中《国语·鲁语下》记载: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元侯作师,卿帅之,以承天子”;又《礼记·王制》记载有“命卿制度”。“大国之卿命于天子”,诸侯能组建几个师,天子才委任几个卿,据此可知
A.中央集权制得以确立B.周朝统治得到有效维护
C.礼乐征伐已自诸侯出D.天子拥有军队的指挥权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