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传贤”演化为“传子”
③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   ④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20-01-09更新 | 6292次组卷 | 39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中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周代遇重大事情需解决时会举行国人(指城邑及其四郊的居民)会议,甚至某些时候可定夺国君的废立,如《左传·僖公十八年》中记载狄人伐卫,卫侯以国让父兄子弟,众不可。这反映国人会议(  )
A.确保了民众参政的权利B.破坏了正常的分封体制
C.制约了周代贵族的权力D.巩固了周代的封建统治
2019-12-27更新 | 326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据史料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
A.先代贵族
B.少数民族首领
C.同姓亲族
D.功臣
2019-10-23更新 | 86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古代中国
A.以民为本的思想
B.家国同构的观念
C.分封及宗法意识
D.君舟民水的理想
5 .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一般称谓
妻(正室)A.三哥(20岁,弱智)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C.大哥(25岁,聪慧)
妾二(侧室)D.二哥(22岁,残疾)

A.A
B.B
C.C
D.D
2019-08-27更新 | 285次组卷 | 68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质量调研(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足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材料体现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依靠嫡长子继承制巩固封建政权
B.借助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的等级特权
C.利用分封同姓子弟加强对地方控制
D.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来维系统治
7 . 与宗法制运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A.平民B.诸侯C.贵族D.官僚
2019-08-20更新 | 187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东临沂一中高一下寒假自主学习调研历史卷
8 . 西周建立后,在分封同姓诸侯的同时,也分封了部分异姓诸侯。其目的是
A.稳定统治秩序
B.强化宗法制度
C.促进民族交融
D.加强文化交流
2019-08-12更新 | 336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前683—前621年)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3人,以孙立者2人,不明嫡庶者1人,以长子继位者仅2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
A.因为秦国经济文化发达
B.导致王位争夺激烈
C.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D.有利于社会的变革
10 . 春秋后期,周景王的正妃生有两子:姬猛、姬匄。景王死后,姬猛继位。其庶长子姬朝杀害姬猛,自立为王,并号召鲁国、晋国等国“奖顺天法,无助狡猾”,实力强大的晋国攻打姬朝而拥立姬匄为王。这说明当时
A.诸侯尊崇大宗
B.兄终弟及成为继承原则
C.霸权交替频繁
D.宗法制仍具较大影响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