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古代诗经《大雅灵台》记载“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由此可见
A.周王在分封制下成为天下共主
B.周王朝国运昌盛,人民生活水平高
C.周王朝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D.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周文化的认同
2019-05-28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山阳县漫川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古代中国的血缘关系是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以下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B.《论语》记载:“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C.《荀子﹒儒效篇》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D.《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华简《系年》记载,周幽王娶西申女子为妻后生平王,幽王因宠爱褒姒立其子伯服为太子。平王逃到西申受到申人保护,周幽王起兵西申战败,导致了西周的灭亡。这说明
A.西周末年中央集权逐步弱化
B.母族干政是西周灭亡的主要原因
C.异姓诸侯始终是西周不稳定因素
D.宗法血缘仍是政治斗争焦点
4 . 据《史记》记载,齐桓公帮助周襄王平定兄弟叛乱后于葵丘会盟诸侯,并借天子之名发布禁令:“……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以妇人与国事”,霸业达到顶峰。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A.儒家学说成为齐国正统思想
B.周王室依然具有极大的权威
C.旧的统治秩序得到一定维护
D.妇女社会地位遭到严重贬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西周铭文中记载,周共王封大臣师虎继承其祖之官职,共王死后,新王即位后又封师虎,把其官职再重说一遍。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加强君主集权的需要
B.分封制度趋于瓦解
C.维系世袭特权的意图
D.宗法关系仍然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周代遇重大事情需解决时会举行国人(指城邑及其四郊的居民)会议,甚至某些时候可定夺国君的废立,如《左传·僖公十八年》中记载狄人伐卫,卫侯以国让父兄子弟,众不可。这反映国人会议(  )
A.确保了民众参政的权利B.破坏了正常的分封体制
C.制约了周代贵族的权力D.巩固了周代的封建统治
2019-12-27更新 | 326次组卷 | 21卷引用:【市级联考】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5月份高考模拟历史试卷
7 . 据记载,族刑(指以整个宗族为单位进行惩罚的刑法)在春秋时期被广泛运用,但到战国时期“灭族”、“逐族”的族刑记载大为减少,多以父母、妻子、同产(即同父的兄弟姊妹)在内的“三族”之刑所取代。此变化说明(        )
A.宗法观念逐渐淡化B.仁政思想得到贯彻
C.郡县制度得到加强D.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8 . 《尚书·牧誓》记载:“时甲子昧爽(黎明),王朝(清晨)至于商郊牧野,乃誓。”1976年在陕西出土了西周早期青铜器的利簋,上有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由此可知
A.《尚书》是纪事真实可信的史籍
B.《尚书》与青铜利簋产生于同一时期
C.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需互补互证
D.利簋铭文提升《尚书》此载的可信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据史料记载,商王断定大事,要综合考虑五个方面的意见,即王本身、卿士、庶民(人)卜(龟)和筮。如若王、卿士和庶民一致同意,而龟筮反对,则以不动为好,动则不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商朝
A.商王完全垄断决策权
B.政治带有迷信色彩
C.王权受制于族权
D.已形成早期民主制
2018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之后,“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甚至连纣王之子武庚也被允许继续管理殷商遗民以及部分王畿地区。这表明西周初期
A.对古代帝王后裔的追封构成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B.统治者对于前朝残余势力的威胁缺乏充分认识
C.分封制中包含着对旧有地方势力的变相承认
D.实行分封制有效地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区域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