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西周时期,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亦是天下最大的宗子。在周人的观念里,君统与宗统合而为一,再加上天子头上的天命光环,周天子便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王”之权威。这一权威()
A.构建了中央集权体制B.依托于宗法分封秩序
C.适应了阶级分化需要D.催生了官僚政治雏形
2 . 周王朝建立后,“兴灭国,继绝世”,除了夏商两代分封的诸侯国外,又分封了七十多个新诸侯国,西周王室所直辖的领土面积不及全国的十分之一;到战国时期,周王室仅剩洛阳及周边百里土地。由此可知,周朝分封制
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B.埋下了分裂割据的政治隐患
C.密切了王权与族权间的关系D.解决了王室权力的分配问题
3 . 在《尚书·多士》篇中,周成王告诫殷商遗民说:“尔殷遗多士,弗吊(善)旻天(上苍),大将丧于殷。我有周佑命(助天行道),将(奉行)天明威,致王罚,敕殷命终于帝。”据此可知,周成王旨在(     
A.批判殷商敬鬼事神观念B.指出殷商因暴政而亡
C.论证周革商命的合法性D.借助宗法制维护统治
4 . 周公灭商后仍封其后裔为宋,封夏的后裔为杞,凡有一祖,均封以地,但全国均应祭文王,社会上每一人均应祭后稷(神),因此使周之地位凌驾于各邦族之上。这表明周初
A.强化了神权与王权的结合B.无力彻底剪除地方势力
C.强化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D.宗法祭祀神权高于王权
5 . 下图是《西周王朝和周边民族形势图》,图中信息反映了西周时期
A.周王朝与各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紧张B.分封对象主要以同姓贵族为主
C.诸侯国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D.周王室实现了权利的高度集中
2022-02-13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蒲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所示是不同研究者关于商朝君主继承制度的研究成果(部分)。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出处
“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1917年)
“因妻子既多,乃有传子之制,由是而渐有嫡庶之分,渐生宗法之制。试观殷代后期……九代之中七代传子,是已非兄终弟及之制矣。”胡厚宣《殷代婚姻家族宗法生育制度考)(1944年)
“商朝继统法是以长子继为主,以弟继为辅。”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1955年)
当时已有立储制度,提出“子继为常,弟及为变”的观点。李学勒《论殷代的亲族制度》(1957年)
A.商代继承方式广受学者重视B.考古发掘便于澄清文献中的谬误
C.商朝王位传承存在不同方式D.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7 . 西周王室直接管理的王畿地区是宗周镐京和成周洛邑,在新征服的东方广大地区推行分封制,后来又推行到周的“北土”和“南土”。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
A.将血缘和政治关系完全结合B.保障了对地方权力的制衡
C.有利于将西周势力范围扩大D.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尚书》《诗经》及金文中,贵族有时称周国为我国、我邦、邦家,也常自称是“克奔走于王家”,其中“子”“小子”“宗子”等称谓,指由家族长演化来的政府官员,而庶士、有正、庶伯、君子亦指在朝中担任公职的周宗子。这说明西周时期(     
A.政治统治深受血缘关系影响B.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垂直化
C.诸侯对王室的隶属关系增强D.“家国一体”观念开始出现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周公摄政时,在武装镇压了商纣王子武庚、周武王兄弟管叔及东方夷族等叛乱后,大规模营建新都洛邑,大行封建,并“制礼作乐”。这些举措
A.确保了王位传承的秩序B.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奠定了国家发展的基础D.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2021-04-20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西周建国之后,周公指出:国王是上天之子,故称天子,受命于天管理所辖区域;如果管理者不合格,不能以德服人,则可以革除上天之命令,即革命,如周朝之推翻商朝。这说明西周统治者
A.重视宗法血缘的作用B.吸取夏商统治的经验
C.建立起中央集权统治D.注重政权合理性解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