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2018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之后,“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甚至连纣王之子武庚也被允许继续管理殷商遗民以及部分王畿地区。这表明西周初期
A.对古代帝王后裔的追封构成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B.统治者对于前朝残余势力的威胁缺乏充分认识
C.分封制中包含着对旧有地方势力的变相承认
D.实行分封制有效地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区域
2 . 《大清律例》记载:“嫡庶子男,除有宫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表明清代在财产继承方面
A.所有家庭成员均分财产
B.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
C.子女都有平等继承权
D.嫡庶长幼之分趋于淡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尚书》记载西周“克(能够)明俊(才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即睦,平章(分辨彰明)百姓;百姓昭明,协合万邦。”这主要反映了西周时期
A.儒家民本思想的完善
B.宗法政治的突出特征
C.察举选官的雏形出现
D.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4 . 据《尚书》记载西周“克(能够)明俊(才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即睦,平章(分辨彰明)百姓;百姓昭明,协合万邦。”这主要反映了
A.分封制的职责和权限
B.宗法政治的突出特征
C.中央集权的雏形出现
D.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
2019-01-01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名校学术联盟2019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二)(12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通志·氏族略》记载:“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姓与氏都是贵族专有的法权符号
B.姓与氏的区分是为了强化宗族认同
C.姓与氏的产生旅于分封制的实行
D.姓氏合而为一反映了贵族阶层壮大
6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植根于小农经济,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2017-10-02更新 | 834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1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卷
7 . 西周铜器铭文中常有卿大夫、王之近臣在前王死后,由新王重新任命其继续旧职的记载,如《辅师嫠簋》铭文说:隹王九月既生霸甲寅,王才周康宫,即位,荣伯入佑辅师,王乎乍册尹册命嫠,曰:更乃祖考司辅,哉赐汝缁钹,素衡、銮,今余增乃命,赐汝玄衣、黹纯、赤祓、朱衡、戈彤绫瑞口、旗五日,用事。”这说明西周时期
A.奴隶主贵族的官爵世代相传
B.宗法制有利于王权的稳定性
C.世袭制与分封制有一定矛盾
D.权位继承主要遵从先王祖训
8 . 《周书·牧誓》中记载,“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周武王此举意在:
A.体现新政权的合法性B.批判商王的暴虐无道
C.鼓舞士气伐纣灭商D.宣扬天命以巩固政权
2017-06-0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战国策》记载,赵国地处中央,成为“杂民之所居”,而宋国更加富庶,也是“邻民之所处”。战国时人口流动的主要意义在于
A.加速了部族血缘关系的瓦解
B.使兼并战争的进程加速
C.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的崛起
D.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史记》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就是历史上“楚王问鼎”和“问鼎中原”的由来。“楚王问鼎”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①周王室已衰微
②分封制遭到破坏
③楚庄王不再效忠周王室
④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