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材料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割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选官制度的变化与古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关系,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觉得中国古人面对的政治难题主要有以下六个:

第一,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做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

第二,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腔?

第三,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

第四,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

第五,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它?

第六,如何处理中原政权(天朝大国)与周边政权(边陲小邦)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接治理?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选择其中的一个“政治难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3-09更新 | 1191次组卷 | 37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为适应疆域空前辽阔的特点,元朝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   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饿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落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疆域形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朝代加强疆域管理的地方行政制度。
(2)材料二中的“新体制”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后世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在治理边疆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概括其治理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上边疆治理措施的共同作用。
4 .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面对辽阔疆域,在地方管理上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实际上,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中国当时的制度是极为优越的,曾考虑以后英国是否也要采用。各种议论的结果,同样在英国也确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今天已经广泛普及。             

——摘编自《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科举制度的异同。

材料三

西





英国1948《国民救助法》《国民医疗服务法案》,建立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福利体系;1990年《国民医疗服务和社区护理法案》;2011年《医疗和社区健康服务法案》
德国1957年颁布《农民老年救济法》,开始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1972年建立农民医疗保险体系
法国1952年为农民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60年将医疗保险覆盖到农业从业人员。

(3)材料三中的内容反映了西方国家二战后资本主义出现了什么新变化?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特点?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2021-01-16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征召、辟除等方式。两汉的察举,以孝廉最多。察举贤良,一般还要进行对策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被重视,开了隋唐科举制的先声。

唐代沿用并发展了隋代的科举之法,考试内容也有所变化,有经学基础知识、文采辞章、经学理论、政论见解等,还有一些专门知识,如律令、算学等。

宋代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定制为三年一次,分州试、省试(中央考试)殿试(皇帝亲试)三级进行。宋代考试内容一直有变化。在宋代废止了行卷和公荐,实现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宋代考卷实行糊名弥封制和誊录制。

明清时期的科举,采用八股取士,三年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和会试的主考、同考由皇帝钦定派遣。考试有严密程序,考官入院,立即封锁内外门户。考生入院时要逐人搜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看法。
2020-12-0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摘自《礼记》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摘自《通典》

材料四   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废除。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设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荐,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摘编白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周、西汉、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和主要标准。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2021-12-09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黄南民族班)
7 . 古往今来,中外的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汉代以后,我国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就正式分由不同机关行使,实现了在职能、权力和人员等三方面的分离,和现代国家三权分立的方式相似。有所不同的是,作为宪政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一部分的分权体制是从总体上以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为目的而作出的政治安排,这三种权力的最终来源是人民,而我国古代无论决策、执行还是监督都直接或间接地对皇帝负责。……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鼎盛时期,雅典总人口40万人中,奴隶20万,公民16.8万,外邦侨民3.2万。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古代史》

材料三   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进入议会。

19世纪后半期:成年男子获得普选权。

1918年: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获得普选权。

1969年:年满18周岁的英国男女公民都有权参加下议院选举。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近代史》

材料四   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深入、全面地改革文官制度,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1853年,查理·屈维廉和斯坦福·洛斯科特提出一份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但未获得议会通过。1855年,首相帕麦斯顿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正式法令《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格莱斯顿执掌内阁后,于1870年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令,规定以后所有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是建立在对旧的文官制度逐步改革基础上的,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以渐进的方式来推进文官制度走向完善的。建立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但所确立的原则依然没有过时,为其他国家文官制度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

——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世界历史: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中国的分权在隋唐时期最典型的制度表现是什么?从制度功能上指出古代中国的分权与雅典分权的根本不同。
(2)根据材料二、三,概况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并指出英国民主政治与雅典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到清两千多年,我们对以往的传统政治,至少不能很简单的说它是“专制政治”了。我们平心从历史客观方面讲,这两千多年,在政治上,当然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但也有很多的流弊。以前曾不断的修改,以后自然仍非不断的修改不可。我们可以对以往传统的政治,找出几条大的趋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任选一项中国古代的制度,从“得失”的角度自拟论题进行评述。(要求:制度明确,论题鲜明,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理论升华。)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王朝在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设立了一些专门机构,诸如西域都护府,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隋唐两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元朝在地方上设置行中书省行政区域,对南部的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除设置宣慰司、安抚司等机构外,大量任用土著首领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即土官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朝政府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如西藏以达赖和驻藏大臣协同管理噶厦政府制,西南地区改土归流酌情保留土司制,台湾为隶属福建的府州县制等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意义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清朝的政区制度虽然比较复杂,实际上只有三种类型:第一,省、府、州、厅、县制,主要实施于汉人为主的农业区。如东北三将军,到晚清时人口增加,农业开发已有了相当规模,就取消了将军置省。新疆的置省除了经济开发的条件外,还有国防上的考虑。第二,一定程度的民族自治区,如西南的土司、蒙古的盟旗;这些单位都有具体的部门管辖,承担一定的贡赋和力役,但在各自范围内按传统制度统治的权力。第三,高度自治的西藏,除宗教领袖的继承和册封,军事外交权由朝廷掌握外。内部实行政教合一,地方政府服从宗教领袖。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清代行政区划制度的特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和清朝行政区划制度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