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就制度而言,朝代与朝代之间永远是“继承”大于“断裂”的,制度自身自有其惯性。隐藏在制度的延续性下面的,是各个朝代所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如官僚的选任,新中国成立之初通常会“急于选拔人才”;四十年之后则难免“员多位少”、一位难求;再和平发展四十年,家族背景在官员升迁中的权重必定会大大提高。又比如皇帝周边势力(后妃、外戚、宦官等)的处置问题,士大夫与皇帝的关系问题,官员管理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治理问题,兵权的收放与边防的关系问题等。这些共性问题才是帝国治理的真正难题,也是“理乱兴衰”的深层原因。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总体上说唐代的监察制度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御史台制度,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监察机构,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代表皇帝,监察百官,是皇帝自上而下地监督,统治百官的一种工具;凡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不法之事,无所不察,无所不纠。另一种监察制度是谏官制度,谏官的监察则是以下对上的,以皇帝为监察对象。皇帝的个人生活直至王国大政都在谏议之列;还封皇帝失宜的诏命,驳正臣下有违溪的奏章。这样就形成了以上察下,以下督上的双向监察机制。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仍然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不少昏庸无能之辈在国王的庇护下仍然在政府中身居要职,政治丑闻屡见不鲜。由于英国实行政党轮流执政制,无论哪个政党在竞选中获胜上台,都把官职作为奖品在自己的支持者中进行分配。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廉洁而有效率的政府保护他们的利益和经济发展,近代公务员制度逐渐产生了。19世纪,英国政府对公务员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迄今为止它通过的最重要的反腐败立法包括:1889年的《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等,二战后通过的多部法令中均有针对政府官员腐败行为的法律条文,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其具体权力包括质询权、调查权,倒阁权和弹劾权等。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管辖。在英国,舆论和新闻媒体素有对政府进行监督和批评的传统。舆论和新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摘编自李靖堃《英国的反腐败机制》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监察机构的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英国建立反腐败机制的背景及其成功推行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完善我国监察制度建设的看法。

3 .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文官考试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国家在对科举制度进行适应性改造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现代的文官制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度是“人类所发展出的选择公仆的方法中最奇特、最令人赞赏的方法。科举制度后为西方文官制度所借鉴,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可与四大发明相媲美”。
一一美国学者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
“公开的竞争性考试是一种中国制度,而中国并不是一个‘光辉灿烂的国家’。因而这一制度是可怜的!”

——英国1853年蒙蒂格勒议员议会发言


材料二   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了克服政治上“政党分赃制”造成的政治混乱问题和提高官员行政素质,保证政党轮流执政背景下行政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英国实行了文官制度,逐渐成为英国民主政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在文官制度中,考试制度又是文官制度的核心和支柱,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就是以考试制度的建立为开端的。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合格证书的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性官职”,标志着以考试任职为核心的英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

——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为什么蒙蒂格勒说这一制度是可怜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指出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科举制度的本质。
2018-01-03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为了适应封建专制政体的需要,选拔人才和委任官吏沿袭秦朝,重在军功,辅之以任子赀选等。任子是沿袭周秦以来的世卿世禄制,赀选是指入选者要拥有一定资财为入选资格,军功则要在战场立军功,受封军功爵。由于任子、赀选讲究门第和财产,不仅排斥了被统治阶级入仕为官,也排斥了地主阶级中下层进入仕途,容易引起在野者阶层的强烈不满。而军功的建立,需要战争这种特殊机遇。汉初社会逐渐趋于安定,朝廷急需大批治国安邦人才,仍按军功爵选官,仅有弊端,而且不是长久之计。察举制就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

——赖华明《汉代察举制的内容及其功过》

材料二 举荐贤良的官吏,其官阶品级有一定的限制元帝时自郡守、相国及二千石以上之内外文武,享有察举之权。被举荐的范围已扩大到“布衣”平民。如汉武帝举贤良对策,除博学通经、明达务实的现任官外,还有由布衣所出的公孙弘。由于察举贤良的目的是“求贤图治”,因此,皇帝非常重视,对策由天子亲自主持,“策试”的内容,侧重于当世要务和治国治民的现实问题,即所谓“录政化得失,显而问之”

——摘编自《公孙弘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察举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2019-10-1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民族中学2019年高三一轮复习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2019-01-30更新 | 8202次组卷 | 109卷引用:贵州省凯里市华鑫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补习班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云南地区早在元十一年即设置行省,行省辖37路、2府,边陲又设立若干宣慰司。州、县设置比较普遍,与内地相同。这一地区统治的最大特色在于各级地方机构广泛使用土官制度(土官世产生大抵行省宣慰司主要由流官大员坐镇、主治+兼置土官。路一级机构中,土官地位相当重要,但仍有一些流官。州、郡、县之下机构绝大部门任用土官。

——摘编自教材编写组《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1851年缅甸和英国的冲突致使缅甸割地议和;1860年英国取得孟雄境内铁路敷设之权。于西藏藩篱渐撒。缅甸和中国西藏都是和中国云南接界的。英人遂回求派员从印度入云南探测,总署不能拒。之后英国借口马嘉理事件于1876年强迫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中国许滇缅通商。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口重庆许英派员驻扎,查看川省英商之事。182年法人复和越南启衅,陷河内。越南始来求援,中国遂由云南方面派兵入越南。183年中法战争爆发,清政府“不败而败”,再与法国立约。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对云南管理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60-80年代列强加紧侵略中国西南地区的原因及影响。
2019-09-26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年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科举考试原则上允许自由报考,“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呈文去留”;由于取士原则兼顾士子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考试之前,士子往往向达官显贵或闻士名流投呈作品,官员不避讳直接向选举机关推荐人才,仅就考试规则而言,则尚不周严。宋朝确立三级考试制度,有地方选拔的“乡试”,全国性选拔的“省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试之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或会见亲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糊名”、“誊录”,避免辨识字迹,防范录取中作弊。考试内容出现了章法、格式相对固定并适于考试的“时文”,它的作文体例为考生和考官提供了相对客观、标准的评价框架,但是忽略了思想见识,实际开了明清八股文之先河。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在科举取士过程中,由于东南之人长于文章,应进士举得心应手;西北之人质朴无华、长于经学。因此,对省试录取名额的分配,司马光主张照顾地区差异,按照一定份额“逐路取人”;欧阳修则认为应按乡试的绝对成绩“唯才是择”,以防“谬滥”。这一争论表面上落实于地区或落实于个人的差异,却反映了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和科举对整个官僚制度的影响。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唐、宋科举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司马光与欧阳修争论的焦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争论的原因。

8 .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016-11-27更新 | 4588次组卷 | 11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九中学2017年普通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合(历史部分)

9 . 【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大部制即大部门体制,指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材料一从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从宋代“中书门下”、“枢密院”到明清时期的“四辅官”、“内阁”制、军机处,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朝代,“大部制”曾几经变迁,虽然各部门的名称可能会发生改变,但只能基本不变。

材料二从1982年开始,我国先后进行过五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行大部制同时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对现有政府机构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大部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部制改革”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并指出其重要意义。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二 官俸,历代厚薄不同,而要以近代之薄为最甚。……古代官俸,多用谷物,货币盛行以后,则钱谷并给。又有实物之给,又有给以公田的。明初尚有此制,不知何时废坠,专以银为官俸。而银价折合甚高,清朝又沿袭其制,于是官吏多苦贫穷。内官如部曹等,靠印结等费以自活,外官则靠火耗及陋归。上级官不亲民的,则诛求于下属。京官又靠外官的馈赠。总而言之,都是非法。……现代的官俸,较之清代,已稍觉其厚。然究尚失之于薄。而下级的公务员尤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初廉政措施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归纳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的变化趋势,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016-10-20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7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贵阳一中高三上期适应月考历史试卷(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