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封是指封驳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有人对《唐会要)的记载进行抽样统计、3卷至56卷中关于皇帝诏令遭谏议官封驳的就有16次,其中11次封驳有效。这些记载反映出唐代
A.中央决策机制不断完善B.中央集权加强
C.专制皇权受到一定限制D.集体议政决定国家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C.重才轻德的选拔依据弊端渐显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
2021-11-25更新 | 1265次组卷 | 38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汉书》记载:……光元年冬十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禅让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21-02-1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宝坻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据《通典》记载,唐时“其制诏举人……试之日或在殿廷,天子亲临观之。试已,糊其名于中考之文,策高第者特授以美官,其次则予出身。”该制度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
6 . 《新唐书》记载:“(卢商)蚤孤,家窭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从此记载可看出唐代
A.科举制体现了九品中正制的原则B.科举制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C.选官偏重人才品行D.进士科是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径
2020-09-08更新 | 743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梅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新唐书》记载:“(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这表明唐代科举制
A.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
B.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
C.进士科是入仕唯一途径
D.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8 . 《宋大诏令集卷第六十五》中记载:“居元首者,实赖于股肱。济巨川者,必资于舟楫。”据此,其反映的是
A.农业与商业关系B.民族关系C.君权与相权关系D.对外关系
9 . 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
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儒家(六艺)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
支派103372110761220
篇数31239933692173686107403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2018-09-06更新 | 627次组卷 | 39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的是
A.宗法制
B.郡国并行制
C.推恩令
D.行省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