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从察举制实行之初到东汉末年,选官大致是以举荐为主的阶段;往后直至隋末,是举荐与考试相结合的阶段;到了宋代,则以自由投考为主。据此可知
A.察举制不利于选拔人才B.考试程序日益严密
C.科举制提升了选官标准D.选官方式趋向客观
2022-05-21更新 | 424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将功与能作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将孝廉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依据。这一变化说明
A.官吏选拔标准日益严格B.统治者日益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C.官吏选拔制度逐渐建立D.统治者日益重视加强专制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文帝时,吴王的儿子刘贤入京,不慎被太子失手打死,其遗体被朝廷送回吴国埋葬。吴王拒称“天下同一家,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何必送到吴国来葬”,把刘贤尸体送回长安,并称病不再朝见皇帝。汉文帝赐给吴王倚几与手杖,表示吴王终生都可以不用来朝见天子。这反映出
A.汉文帝实行宽厚仁慈的统治策略B.丧葬价值观不同引发王国问题
C.吴王对朝廷的过失处理心存怨恨D.王国势力已经威胁到中央集权
4 . “堂贴”是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处理政务的主要公文之一,不仅用来“处分百司”,也“判四方之事”。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然后集体签署下发“堂贴”。“堂贴”的出现表明当时
A.宰相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B.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尖锐
C.三省分权的体制逐步形成D.国家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
2020-06-14更新 | 2513次组卷 | 55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默陆,而藩国自析。”据此可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诸侯特权
B.削弱王国力量
C.保证国家收入
D.加强地区交流
2019-03-16更新 | 467次组卷 | 60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阶段历史试卷
2013·上海·高考真题
6 .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A.甲说、乙说B.甲说、丙说C.甲说、丁说D.乙说、丙说
2019-01-30更新 | 2796次组卷 | 42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7 .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 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2019-01-30更新 | 4936次组卷 | 95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线上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政事堂制度始创于唐初,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唐高宗时期,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唐玄宗时期,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这一制度的变化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C.缓解了皇帝与宰相的对立D.使六部的权限受到削弱
2017-10-01更新 | 577次组卷 | 24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太宗时期编撰的《氏族志》,将皇族定为第一等,外戚定为第二等,山东崔氏等大士族定为第三等。后在新兴庶族地主的努力下,武则天主持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武氏成为第一等,其余各等按照当朝官品高低划定。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科举制的进一步推行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
D.宗法制得到完善
2017-08-24更新 | 622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