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
2022-11-2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东汉初年,由内朝尚书组织与外朝三公九卿一起形成的双轨行政管理体制变为“众务悉归尚书,三公但受成而已”。时人政论家伸长统言:“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据此可知(     
A.外朝在形式上完全隶属于内朝B.皇权实现了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C.内朝实际上成为国家政务中枢D.台阁奠定了三省六部制的雏形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的官员监察制度日益成熟,从官员监察的范围看,不论身份高低都要接受朝廷的考核和监察。到武则天时,朝廷增设了监考使一职,这一制度对唐代监察制度的完善和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唐中后期形成了流内和流外两种官员考核标准,并形成了《四善二十七最考课法》,这一制度既对官员考核德义提出了要求,又对官员的公平和勤政提出了标准。宋代延续唐朝监察制度,并根据实际设立审官院机构,还成立了专门的考课院,负责对地方官员的监察考核。宋代官员监察制度较唐代更加详细,在执行落实上也更加认真具体,这为基层官员打开了上升渠道。

——摘编自党会先《唐宋官员监察制度历史镜鉴》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美国经历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这次转型,虽然为美国成为世界大国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冲击了美国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还使美国陷入了一个政治腐败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国政治腐败源于政党对政府的操控,集中表现在“政党分赃制”下的选官腐败及其造成的官场乱象。面对这一时期如此严重的政治腐败,美国政府一直在名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1883年,阿瑟总统签署美国文官制度改革法律,即《彭德尔顿法》。《彭德尔顿法》的通过标志着近代美国公务员监察制度的初步建立。它使美国联邦政府最终摆脱了“政党分赃制”的困扰,把行政官员的选任真正纳入了法制的轨道,从而抑制美国政府腐败及腐败的继续蔓延。

——摘编自石庆环《二十世纪美国文官制度与官僚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官员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官员监察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宋时期中国与近代美国官员监察制度认识。
2022-02-15更新 | 309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旧唐书》所记载的唐肃宗到唐末之间的人物,大约有将近十分之七出自名族和公卿子弟,出身于寒素者不及七分之一,如果以宰辅的家世作比较,两者的比例更加悬殊(80%:7%)。该记载说明,唐朝
A.士族垄断了人才选拔权B.世家大族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C.相权分化了中央决策权D.文官阶层具有强大的统摄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资治通鉴》在评述唐朝中央机构时写道: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以上材料说明(     
A.中国古代皇权与相劝之争愈演愈烈B.唐朝中央机构的职能分工日益完善
C.唐朝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D.唐朝三省之间存在相互牵制和监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网友在网络论坛上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明代八股制艺,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公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此最恰当的评价
A.他对科举制的评价是正确的
B.他对科举制的评价立足于考试内容
C.材料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材料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出现的时间都是错误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汉代的选官方式以察举制为主体,同时也包括辟除、征召、私人荐举、博士弟子课试、任子(凭借父兄而得官)、纳赀及其他多种选官方式。其中,辟除是高级官吏任用属员的制度,须分两步进行:先辟为掾属(佐治的官吏);然后再由掾属升转。据此可知,汉代
A.依靠血缘选官已被抛弃B.中央丧失官员选任权力
C.官僚体制存在一定隐患D.官员选拔标准发生变化
8 . 汉初裂土分封仍是一种强大的社会思潮,不仅六国旧贵族、西汉元勋,就是一般的功臣也皆望封侯;而汉初的黄老思想是以“清静无为”为特征的,即承认既定事实而不加干预,与之相应的只能是郡国并行体制。这说明汉初
A.通过郡国并行制来笼络地方势力B.通过无为而治来维护政治稳定
C.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其历史必然性D.极力防范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2021-09-26更新 | 824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预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臊自举,公开竟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可以促进全社会文化之向上。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而提高其爱国心。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材料中“此制”的积极作用在于
A.形成了公开、公平的合理性竞争机制
B.消除了社会阶层差异,加速社会流动
C.阻止了特权阶层世袭做官的传统模式
D.适应了“大一统”意识形态下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晋书》卷六十《张辅传》载:“梁州刺史杨欣有姊丧,未经旬,车骑长史韩预强聘其女为妻。辅为中正,贬预以清风俗,论者称之。”这体现了
A.九品中正制重视门第而无法真正选出人才B.魏晋时期官员选拔制度非常重视个人品德
C.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具有一定时代局限性D.魏晋时期中央集权制被破坏地方势力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