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元代学者虞集指出:“中书省以治内,行省以治外。”行省除了有地方行政权外,还兼有军政与财政大权,即行省可统辖地方军队,地方财税亦可自留三成于本行省。由此可见,元代行省制(     

A.造成了元末社会动荡不安B.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加强了对全国各地区管辖D.体现了中央高度集权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史》有云:“宋之立国,元气在台谏”。《徂来石先生文集》论述道:“君有佚豫失德,悖乱亡道,荒政佛谏,废忠慢贤,御史府得以谏责之。”这些说明了宋代台谏(     
A.位卑权重,以内制外B.纠察百官,端正风气
C.具言事权,制约皇权D.分割相权,集权于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学者统计,唐代有 369名宰相,出自 98个家族;而宋代有 134名宰相,出自 126个家族。由此可知,科举制(     
A.导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B.优化官僚队伍整体结构
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鞠佳认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图。

——摘编自鞠佳《变革之路:中国历朝改革得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6 . 赵绍祖在《新旧唐书互证》中说:“唐中叶以后,节镇加宰相衔者极多,谓之使相,亦称外宰相,非真宰相也。唐朝的外宰相名号多以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如天宝十五载六月,授剑南节度使”崔圆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据此可知,唐朝后期的外宰相名号制度(     
A.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权力B.体现了朝廷对节度使的笼络
C.完善了中枢权力运行机制D.为以后宦官擅权埋下了隐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科举制(     
A.打破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B.有利于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促进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D.影响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
2022-09-27更新 | 525次组卷 | 5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
2022-07-14更新 | 6745次组卷 | 59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实行了300多年的两汉选官制度——察举制。从实际情况观察,察举制确实为汉朝选出了许多人才。但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其流弊百出。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察举制埋下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B.察举制对两汉政治具有双重影响
C.权门势家把持察举使其不能持久D.以官举士的方式不利于政治清明
2022-06-03更新 | 2657次组卷 | 3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汉代对地方的监察主要由各部刺史负责,他们依据《六条问事》行使监察权,其实际监察对象仅针对二千石以上长吏和地方豪强,低于二千石以下的地方官和“六条”以外的事项,均一概不问,而由地方长官去处理。这体现出汉代地方监察制度
A.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B.庞杂且干涉地方政务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消除了干弱枝强局面
2022-04-02更新 | 389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滇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