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
(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①行政——削实权: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____,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财政——制钱谷:设诸路____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军事——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____,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2)分散机构权力
在中央____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____为副相
②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____”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在地方①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____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
②州一级增设____,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3)崇文抑武
①罢免宿将兵权,用____担任枢密院长官。
②大力提倡____,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2023-09-1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9课学习讲义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2 . 展示材料

材料   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刺史由丞相派属员分任,秩六百石,但出刺时代表朝廷,故“位卑而权重”。十三部刺史的设立,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白寿彝《中国通史》


设问:西汉刺史制度有何特点?作用?
2023-09-0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3 . 展示材料:

材料: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根据材料分析科举制产生的背景。
2023-09-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4 . 展示材料:

材料一:魏晋之际,寒门升上品已非易事。西晋时,品第高卑的依据主要是家世,“状”,即德才的作用已不大。从而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状态。南北朝时期,崔、卢(北方)、王、谢(南方)子弟,胎毛未干,“已拜列侯”;未离襁褓,已被“冠带”。只要有一个“高贵”的出身,也就是凭借门第和父、祖的官爵,就可以“平流进取,坐致公卿”。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第3版)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效果。
2023-09-0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展示材料:

材料一   迨至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献帝逃亡,中央、地方失却联系,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居里选的制度自亦无从推行。于是朝廷用人没有了标准,尤其是武人在行伍中滥用人员,不依制度。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P57

材料二: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

——《晋书•卫瓘传》


根据材料,引导学生理解九品中正制正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和目的)。
2023-09-0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6 . 展示材料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惰。”

——《礼记》

材料二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诗经》


设问:带领学生分析世官制的选官标准、特点及影响。
2023-09-06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2-23高三下·重庆·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景德四年(1007)《亲试进士条例》规定:“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元祐年间苏轼知贡举,本欲录取门生李廌,但李廌却名落孙山。对此,苏轼曾作诗云:“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由此可见当时(     
A.科举受到新旧党争的影响B.科举竞争日益激烈
C.科举取士被权贵阶层垄断D.科举制度更加完善
22-23高二上·河南·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表所示为商朝、周朝和汉朝选拔官吏的标准。这些标准(       
商朝“三宅三俊”“三宅三俊”的标准,即从行政、民事、执法三方面,要求官吏德才兼备、名副其实
周朝“六德六行”所谓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所谓六行,即孝、友、睦、姻、会、恤
汉朝“四科”“四行”所谓“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四曰刚毅多略,遇事不惑,明足决断”。所谓“四行”,即“质朴、敦厚、逊让、节俭”
A.反映出当时的官吏考核体系较为完备B.凸显统治者对官员综合素质的重视
C.表明中央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日益深入D.强化了地方政府对百姓的思想控制
2023-03-02更新 | 283次组卷 | 4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1-22高二上·北京东城·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220 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人士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九品中正制形成之初(     
A.维护官位世袭制B.标志选官制成熟
C.加强了中央集权D.提高了官员素质
2023-01-04更新 | 23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023·福建厦门·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明代地方上不赴京参加会试的居乡举人群体中,存在“虽得科贡者,亦不知重”的现象。明中期以后,地方官府划拨专用经费,为举人们提供稳定的赴试资助。这一举措旨在(     
A.加强社会控制B.减少中央财政支出
C.完善科举制度D.提高人才选拔标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