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古今中外人类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它一直在拷问着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统治时期,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

材料二   1967年英国通过《议会行政监察专员法》,规定议会行政监察专员终身任职,直到退休年龄。只在行政监察专员有严重不法行为时,由议会两院弹劾才能免职。监察专员的职责是监督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办公,防止其不当活动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保证对受到政府不当活动侵害的公民提供必要的补偿。监察专员管辖范围,限于公民因中央行政机关的不良行政(包括行政人员偏见、疏忽、迟缓、不作为及其他)而使利益受到侵害时的申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汉朝到宋朝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据此简要评价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不得摘抄原文)。并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进步之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设三十六郡(实际略多),郡下为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在这样的体制下,承担着日常治理重任的是县(含后来的散州)。…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有路,多少都近于元代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但在有“封建”传统的中国,这类介于中央和州县的机构常容易产生所谓的“藩镇割据。

——据罗志田等《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

材料二   传统社会,高度集权的中央政权实际上无法完成其名义上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只能由一个双重身份的社会阶层来完成,而基层社会也期待着有这样一个阶层代表它与高高在上的国家政权打交道这就是乡绅阶层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乡绅一方面被国家利用控制基层社会,另一方面又作为乡族利益的代表或代言人与政府抗衡,并协调、组织乡族的各项活动。

——据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

材料三   1982年九届人大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报告》,正式拉开国务院精简、合并机构的序幕。地方政府根据中央政府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于1983年也开始精简机构。在经济发达地区,将省辖中等城市周围的地委行署与市委市政府合并,由市领导周围各县。同时,中央决定下放权力,扩大地方的自主权。主要是扩大省市地方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和权限,中央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开始由直接管理向间接控制过渡。

——据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秦朝到元朝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演变的特点,并说明这种演变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传统乡绅阶层兴起的原因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对地方政府管理机构进行了哪些改革探索。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魏晋御史台脱离少府后,中央监察主体机构与行政机关分离,组成独立的监察机关。地方监察机构和监察机关一般也不隶属于地方衙门。对监察官采用秩卑、权重的政策,给级别低的监察官以监察级别高的官吏的权力。监察官可以“风闻奏弹”,查实者重赏百金,不实者无罪,御史们只要敢于纠举,不论虚实,大都无罪有赏,历代统治者都非常注重监察官的选。既要求监察官有刚正不阿的品质,又要求有半富的为官经验和优异的治绩,还要求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宋代就曾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充任御史;明代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御史必得科举出身,否则不选。但监察御使也受上级、同级和其他机构的监督。在明朝,凡监察御史所办文卷,由都察院复查,如有迟错,即便举;如中间确有错误、枉法之事,要向皇帝如实汇报。在专制制度下,整个监察过程,从纠参到议复、从核实到复勒都必须请旨进行,最后由皇帝裁决。

——摘编自杨伟民《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之探讨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古代中国监察制度作简要评价。
2019-10-09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二中、柳州高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论及科举制:“(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1910年,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公报》第24号中提及考试的重要意义:“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孙中山的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的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的复活。

材料二   高考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1997年,为纪念恢复高考20周年,《人民日报》有这样一句评价: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考的社会作用远远超出了考试、招生、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的不仅仅是一项考试,更是知识的价值、知识分子的地位,是社会流动的渠道、社会的公平。

——于涵: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内容改革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并指出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制度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科举制和当代高考制度的主要异同点。
(3)谈谈你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
5 . 分封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方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在政治上基本继承了西周分封体制。但同时也应看到,周天子对分封制体制已失去完全的控制权,再加之分封过程已基本终止,因此分封制实际上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中。分封制作为一种即将过时的旧制度,已开始解体的过程,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则在孕育滋生的过程中。

——摘编自葛志毅《周代分封制度研究》

材料二   西周的分封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虽说汉初封建的基础仍然是郡县制,但在理论上各诸侯王与皇帝一样,都是“有土之爵”,因而他们有自行任命官员及收取人头税与田租的两大特权。“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汉景帝收夺了各王国的支郡,使每个王国仅有一郡之地,并取消了诸侯王享有的前文提及的两大特权,使王国的地位等同汉郡,诸侯王只衣食租税而已。此后,封建已名存实亡,郡与国并称,作为汉代的第一级行政区划。

——摘编自李晓杰《九州郡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分封制名存实亡的原因,并指出“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出现的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汉初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和汉景帝后分封制发生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到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御史台组织机构完备,长官为御史大夫,其职责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其次是监察机构法定化,御史台和三院的运行依据是《唐六典》,……同时集传统法典之大成的《唐律疏议》成为御史履行职责、纠察犯罪、弹劾百官的主要法律依据……

——摘编自余钊飞《“整肃纲纪、察举百官”的唐代御史制度》

……唐朝初期,统治者为了彰显御史台官员监察职能的重要性,使其能够更好的震慑朝廷百官,行使监察的权利,赋予了御史官特别的地位。贞观初年,御史一职已经成为朝廷官员升迁至宰相要职的阶梯之一。

……谏官便是专职针对皇帝进行监督的监家机构。只是谏官的监察手段是以劝谏的方式来对皇帝进行变相的监督,谏官主要通过言谏的方式来规劝皇帝,来保证皇帝在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或者做出重要的政治决定时,能移做出正确的选择。

……唐代门下省设给事中,主要执掌封驳之事。封驳官是唐代监察制度中对皇权监督的另一个重要机构,与谏官共同组成了对皇帝的监督机构,……封驳主要是通过对皇帝的最终决定进行进一步的审查,选择执行或者驳回皇帝的诏令,以此来对国家的重要决定进行监督审核的监察机构。……也可以说是唐代监察机关的最后一道监察防线

——摘编自马骏《唐代监察制度的历史地位及其启示》

材料二明清时期的“监督”法律规范更加丰富完备,除在基本法典中涉及到行政监督的内容之外,两个时期均仿唐朝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明有《大明套典》《正德会典》《万历会典》;清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度、光绪五部会典,后在光绪朝总汇为《大清会典》。为了明确中央行政各都院的办事规则,清时还制定了六部则例,对中央行政详加规范。明清时期考课监察立法也日益完善。

——整理自孙季萍《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评析》


(1)据材料概括唐代对中央权力监督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古代中国对中央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赞普赤德祖赞年少继位,由祖母没禄氏辅政。为稳定局势,吐蕃于景龙元年(707年)向唐请婚。中宗封宗女为金城公主许嫁吐蕃。景龙三年吐蕃遣大臣赞咄赴长安迎亲。次年,唐朝命左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带着数万段锦帛和大量的工匠入吐蕃……开元十九年(731年),唐应金城公主之请,赐《毛诗》《礼记》《春秋》等书。
——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中宗时吐蕃与唐和亲的主要原因,并从文明交流的角度分析金城公主入藏对吐蕃的影响?
材料二   1912年4月上海女子参政同志会等联合其他各省的妇女政治团体组成女子参政同盟会。宣布宗旨为:“普及女子之政治学识,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期得国民完全参与政权。”此期,以吴木兰为会长的女子同盟会也宣布:“本会之设以民国促进共和,发达女权参预政事为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妇女为响应革命而做出了哪些探索?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日本国防妇人会成立于1932年,幕后支持者是陆军省,口号是“国防从厨房开始”,日本国防妇人会伴随日本侵略扩大化而急速发展起来。会员数一年后发展到10多万,两年后发展到60万,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发展到接近1000万人,成为一个规模极其庞大的妇女组织……靖国神社合祀的246万个亡灵中,有57000多是女性,她们大多是“大东亚圣战”中志愿为天皇捐躯的“昭和之烈女”。
——摘自《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妇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妇女运动的特点。
材料四:

图1                                             图2
图1:1959年的水利工地上,“刘胡兰战斗连”的120个姐妹与壮小伙子摆开“拉石磙”擂台赛,大获全胜,在工地竖起一面光荣旗帜。
图2:被称为“大寨铁姑娘”的队员在开山造田。大寨是地处太行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在大寨人的辛勤劳动下,粮食亩产由不足百斤提高到了500斤,成为那个时代“伟大的创举”。1964年,在“农业学大寨”号召下,大寨成了万众瞩目的地方。大寨女书记郭凤莲和所有的大寨人一样无比欢欣鼓舞、干劲倍增。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两幅图片中女性与男性共同参加劳动的原因。从这一时期妇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中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5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山西临汾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次四校联考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张居正在维护明朝统治的基础上推行了“考成法”,内容:其一是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帐薄上,一本由部、院留做底薄,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内阁。其二是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底簿登记,逐月检查。六科根据帐薄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亦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欺隐事例进行惩处。这样,月有考,岁有稽,内阁总其成。“致理之要,无逾于此”。

——摘编白张海瀛《论张居正的考成法》

材料二   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远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中国由于其孔子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本领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开始被推举为模范文明……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

——摘自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八个方面的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秉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贯通。

——摘自严泉《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特点,并简析“考成法”实施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西方人是怎样学习中国的考试制度的?到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的法律监督制度是在雅典民主政治改革中产生、发展、完善的,最完善的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其主要标志有: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每个公民均可在此参与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所有公职人员向全体公民开放,每个雅典公民均有机会通过抽签或选举,担任各种官职;法律监督民主化制度化,每个公民均可通过各种机关和程序,及时有效地行使监督公职人员的权力。实行民主政治,是雅典人民在城邦林立、弱肉强食的国际竞争中所选的富国强兵之路。而法律监督制度则是雅典人民为了捍卫民主政治、防止专制腐败所找到的有效办法。民主政治与法律监督是雅典留给人类法制文明的宝贵遗产。

——张锐智《论古希腊雅典的法律监督制度》

材料二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确立于秦汉时期,完备于隋唐宋时期,加强于明清时期。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颇具中国特色的机构、职能和监察法规,切实起到了在国家机器运行中的制衡作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证明,虽然古代监察制度是建立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基础上、服务于以皇帝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专政,但是在纠察百官、保证吏治清明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仅对历代封建王朝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制度,至今仍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汤建华宋晓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雅典加强法律监督机制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

2018-11-11更新 | 297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届高三10月阶段性检测(一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从西周起就开始了权力监督问题的理论探讨,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有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的尝试。随着朝代的更换,这一制度在不断的充实与发展,逐渐完善。……秦汉处于中国封建官僚体制初创时期,各项制度均在尝试建设之中,这一时期有了大量的有关机构设置、取官管理的行政法规……这些法律内容为汉朝所继承。……唐宋时期有关“监督”的法律规范已经相对完备。明清时期的“监督”法律规范更加丰富完备,除在基本法典中涉及行政监督的内容之外,两个时期均仿唐朝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明有《大明会典》《正德会典》,《万历会典》;清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部会典,后在光绪朝总汇为《大清会典》。为了明确中央行政各都院的办事规则,清时还制定了六部则例,对中央行政详加规范。明清时期的考课监察立法也日益完善。

——整理自孙季萍《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评析》

材料二   权力制衡在近代成为一种民主政治的法治原则,应当归功于启蒙思想家的努力。孟德斯鸠及其他思想家将权力制衡的基本理论归结为两个基本思想: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道德约束不了权力,权力只有用权力来约束。近代以来西方法治的发展,在严格意义上就是这两个基本思想的外化。严格意义上,近现代法治史,就是一部权力约束和制衡史。而全部近现代法治史都证明了一个基本事实: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腐败,权力只有用权力来约束。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权力监督与西方近代权力制衡本质上的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