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3 道试题
1 . 西晋初年,刘寔在《崇让论》中说:“官职有缺,主选之吏不知所用,但案官次而举之。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势家之子,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世卿世禄制D.九品中正制
2 . 宋代科举考试实行封弥和誊录制度,前者是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封贴,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后者是将原卷封存,另抄副卷交考官批阅,以防考官辨认考生笔迹。这些制度(       
A.造成了选官制度日趋僵化
B.强化了门第出身观念
C.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
D.杜绝了科场舞弊现象
2023-11-09更新 | 243次组卷 | 30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史书记载,汉初出现“极权丞相”现象,皇帝见丞相时,要为之起立行礼,而且“丞相有病,皇帝法驾亲至问病,从西门进入。”为改变此局面,汉武帝(     
A.设立中外朝制度B.颁布推恩令
C.实行三公九卿制D.推行刺史制
2023-10-16更新 | 354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图1和图2分别是唐代“十道”分布图和“十五道”分布图。对比两图,其中的变化反映(     
A.中央对地方监察力度不断增强B.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
C.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已超过北方D.藩镇割据开始形成
2023-10-11更新 | 229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湖南师大附属颐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对国家大事共同决策。议事时,由主事官首议,政事堂(中书门下合署办公)合议,后由皇帝裁决,最后交由有司执行。谏院(言官机构)全程记录。如果皇帝直接发号施令,谏院抗议。结果是,有司以各种理由拖延,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  )
A.选官用官制度不完善B.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D.国家制度对专制皇权有约束力
2023-09-07更新 | 1040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在省并州县的同时,“始于山河形便,分为十道”,贞观八年,向十道派出 使职。剑南道巡省大使“激浊扬清,甚获当时之誉”;李袭誉为“江南道巡察大使,多所黜陟”。唐初“道”和“使职”的设立(     
A.有利于推动文官政治的形成B.发挥了监察机构的有效作用
C.体现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异化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2023-09-06更新 | 226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名校联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7 . 散骑常侍,古之官名。秦、汉皆有散骑,为皇帝侍从,无常职。唐太宗把散骑常侍改为职事官,掌 “待奉规讽”。之后唐高宗又增置二员,左散骑常侍隶属门下省,右散骑常侍隶属中书省,“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散骑常侍的设置反映了(     
A.中枢权力机构职权的扩大B.政府决策机制逐步专业化
C.官员间党同伐异现象严重典D.唐政府重视决策的科学性
8 .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这一问题所进行的制度设计是(     
A.实行行省制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完善科举制D.设立中外朝制度
2023-09-04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唐宋科举考试中,在礼部贡院南门标示出需要回避的亲族名单,名单上记录的士子不再与一般士子一同参与由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而是参加由吏部考功员外郎单独为其主持的考试,称为“别头试”。这(     
A.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权B.提高了参加科考的门槛
C.确立了科举考试的权威D.凸显了人才选拔的公正
2023-08-29更新 | 1420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知州原本称为“权知某军州事(别称‘州将’)”,乾德元年(963年)宋太祖“牧伯(知州)之缺,止令文臣权莅”,且“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替”。这些举措(       
A.强化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B.导致了官僚机构的急速膨胀
C.削弱了地方州府的物质基础D.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