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98 道试题
1 . 唐宋科举考试中,在礼部贡院南门标示出需要回避的亲族名单,名单上记录的士子不再与一般士子一同参与由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而是参加由吏部考功员外郎单独为其主持的考试,称为“别头试”。这(     
A.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权B.提高了参加科考的门槛
C.确立了科举考试的权威D.凸显了人才选拔的公正
2023-08-29更新 | 1606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唐书)记载,许多状元出身书香门第,如孔纬,孔子的后代,祖父孔戮举进土第,官至礼部尚书。唐代有家世资料记载的状元中仅4名为寒门,占比8%。由此可知,唐代(     
A.出身背景影响科举竞争B.世家大族把持入仕门径
C.科举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D.社会阶层流动趋于停滞
3 . 唐初,三省长官每日上午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玄宗时政事堂更名“中书门下”,宰相基本专职化,“不归本司”。宰相会议所做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这一变化(     
A.强化了三省权力B.加强了权力监督
C.扩大了统治基础D.规范了决策程序
2023-08-26更新 | 1837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A.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B.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C.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边疆地区D.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史载:“唐兴以来,边帅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唐中期后,胡人安禄山先后升(兼)任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长达十余年没有移地换防。此种情形当时较为普遍。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中后期(     
A.君主专制逐渐弱化B.外轻内重军事格局形成
C.中枢决策发生异变D.任官体制潜伏割据威胁
6 . 知州原本称为“权知某军州事(别称‘州将’)”,乾德元年(963年)宋太祖“牧伯(知州)之缺,止令文臣权莅”,且“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替”。这些举措(       
A.强化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B.导致了官僚机构的急速膨胀
C.削弱了地方州府的物质基础D.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7 . 唐朝,尚书省既参与机要决策,又掌管国家政务,但尚书令多阙而不设。对此,《新唐书·职官志》解释:因为唐太宗担任过尚书令,所以臣下都不再担任这一职务。但《新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李世民还曾担任过中书令。由此可知,对于尚书令多阙而不设的合理解释是(     
A.皇帝不在意中书令职位B.借此削弱尚书省的权力
C.唐朝基本遵循避讳制度D.三省体制由此开始瓦解
8 . 唐朝中书省秉承帝旨,参与决策军国要务。唐太宗时,魏征以秘书监参加政事堂会议;唐肃宗时,翰林学士开始参与中书舍人“公章诏敕”;唐宪宗时,“凡将相出入,皆翰林草制”。据此可知唐代(     
A.朝廷权力机制有所调整B.阶层流动有所加强
C.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完善D.政府治理能力提升
9 . 明代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官”,又称“言官”。“考选之例,优者授给事中, 次者御史,又次者部曹用”。科道官是进士出身的佼佼者,可以得到迅速的提拔,如果贪赃枉法,会受到比普通官员更为严厉的惩处。这样的制度设计说明(     
A.朝廷重视对官员的监察B.朝廷内部腐败现象严重
C.君主勤于政事善于纳谏D.优秀人才普遍得到重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学者研究唐朝敦煌文书,发现西域地区于阗的民政由毗沙都督府管理,都督的另一称谓叫于阗王;唐朝中央政府在于阗有驻军,即于阗镇守军;于阗百姓在于阗官府与镇守军的双重管辖下生活。于阗的这种治理模式(     
A.削弱了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B.标志西域地区开始归属于中国版图
C.体现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羁縻统治D.表明边疆管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
2023-05-08更新 | 1636次组卷 | 13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