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宋太祖在反思了前朝的教训后,做出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规定,并将其上升为国策。宋代士大夫们表现出比以往更多的历史责任感,敢于通过多种手段限制皇权。宋真宗曾遣使持手诏来见宰相李沆,欲封刘氏为贵妃。李沆让使者传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此事遂罢。元丰年间,吕公著上书宋神宗告诫道:“人君一言一动,史官必书。若身有失德,载之史册,将为万代讥!”士大夫们还严格控制太子或年幼皇帝的学习方向和接触范围。此外,在士大夫的解释与强调下,风雨雷电等自然变化常常迫使皇帝避正殿,减常膳,大赦天下。……宋代士大夫政治中毫无疑问地贯彻着忠君思想,要求皇帝尊重并更多的听从士大夫,从而保持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

——摘编自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

材料二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王仍然是英国政治生活的第一位参与者。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强化了对王权的限制。1714年,乔治一世上台后,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行政权力慢慢地由国王转到内阁手中。光荣革命后,国王曾通过册封贵族和上院中的支持者以控制上院的立法活动。后来,随着一系列的议会改革和选举改革,立法权逐渐转移到了资产阶级控制的平民院手中。这样,国王逐渐从一个有较大权力的君主,变成了虚位元首,统而不治。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士大夫限制皇权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限制皇权与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在手段及结果方面的不同之处。
2021-03-29更新 | 1211次组卷 | 27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重要政治制度


材料二 秦朝政治机构示意图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法制对分封制所起到的作用。
(2)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简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政治制度的转变趋向及其主要原因。
(3)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种政治制度?这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1-01-0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将行政权、军权、司法权分散在三个机构手中,以分中枢之权,这是宋代自创的中国式的“三权分立”。宋太祖对官制进行了全面调制,使之叠床架屋、权力交叉,达到事事牵制,无一人能独揽某一项权力,可谓中国传统政治操作规则上的一大发明。……分权牵制体制固然有利于君主独尊,但付出的代价也是高昂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美国总统不参加立法机构的组建工作,也不能解散立法机构。总统不能成为国会的议员,他的阁僚也同他一样,均被排除在国会之外。……美国总统在行使行政权时,自始至终受到一种忌妒性的监督。他可以缔结但不能批准条约,他可以提名但不能直接任命官员。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分权政策的得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的“三权”之间如何相互牵制。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宋代的中国式“三权分立”和美国的“三权分立”有何本质不同。
4 .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部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材料四: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行省制度的影响。
2020-11-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

——《资治通鉴》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

材料三   科举制包含着这样几种基本精神:一曰公开平等,二曰竞争择优,三曰量才使用,四曰内行管理。这些精神也是西方现代组织理论所强调的普遍主义与感情无涉原则。科举制为统治阶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具有很高人文素养的行政管理人才,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限制了皇帝、宰相的权力,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活动的积极性。

——2013年12月4日人才交流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指出材料二中的选官用人制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度具有哪些积极作用?
2020-08-18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藏(汉)文班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宋)开宝五年,太祖诏……宰相、枢密使候(等待)对殿庐,次年六月,又命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全家处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三省的主要职责。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2020-08-1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藏(汉)文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1、2、3所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唐的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图1至图4,中枢权力体制的变化反映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结合图5,分析这一矛盾演变的趋势。
(3)综合上述图示,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政治制度多有创新,而且体系完备、影响深远。

材料一   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

——(唐)杜佑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唐太宗

材料三   隋统一全国后,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为止,经历了1300多年。

材料四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清人赵翼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的制度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历史进步性。
(2)基于材料二的认识,唐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优越性。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作用。
(4)材料四反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哪些举措?如何理解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消极影响?
2020-04-3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材料二中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汉武帝又采取何种措施解决这一弊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
2020-04-2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作出适应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部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材料三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指出材料一中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
(2)据材料二,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三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