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郡县制的推行B.科举制的设置
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D.中央集权的加强
2021-04-22更新 | 479次组卷 | 46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所示史料摘编自《汉书·高帝纪》。它们可以用来论证汉初
高帝五年故粤王无诸(越王勾践后裔),世奉粤……今以为闽粤王,王闽中地。
高帝十一年遗陆贾因立佗(赵佗,秦末南越国的建立者)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
高帝十一年诏封南武侯织(织,南海国的建立者,为百越部落人)为南海王。

A.中央集权日渐加强B.边地治理的灵活性
C.专制体系逐步完善D.对外政策的开放性
3 . 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B.算缗令C.察举制D.告缗令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创始的用意在谨慎选才……但末流所及,仍为权门所把持……权贵子弟依恃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本易获取声名,膺列上品;而若干不肖中正更逢迎权贵,徇私舞弊……这制度演变到最后,终于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邹纪万《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二   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进士科始盛于高宗时,至玄宗开元以后,益为社会所尊崇。由于参加的士人,不拘资格,因此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开元以前,朝中名士,杂出他途者尚多。开元以后,进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玄宗时,进士考试始尚诗赋

——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

材料三   科举制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的最大合理性在于……“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四   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


(1)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其选官依据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有知识,指出科举制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科举制对现代人才选拔有何历史借鉴价值?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2021-11-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五完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地方行政区划和管理方式的改变、疆域的变化都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是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六年……遂并天下……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混战),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容易控制)。……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笔者认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绾与李斯的分歧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采纳李斯意见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西汉建立者为了“矫秦县之失策”,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调整导致的后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代行省制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央集权演变趋势。
6 . 下列文献史料均与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关,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②“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③“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A.①④②③B.②③①④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
7 . 下列文献史料均与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关,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②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③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④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2018-02-26更新 | 418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地方行政机构,除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外,还分封诸侯王,形成郡国交错的局面。汉高祖总结秦亡的原因时,认为秦朝没有封同姓子弟为王是其短命的关键所在。因此,他在剪除异姓王的同时,又陆续分封了九个刘姓子弟为王,想依靠刘氏宗族的力量,作为皇权的羽翼。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大约在元世祖末成宗初,随着江浙、湖广、江西等行省的改置或增设,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元行省制引起了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至深。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初郡国交错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行省制的主要特征及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文献《唐西州高昌县上安西都护府为录上讯问曹禄山诉李绍谨两造辩词事》中记录了一个案件:粟特人曹禄山状告汉族人李绍瑾。曹禄山说,李绍瑾和他兄长从长安出发经丝绸之路做生意,途中他兄长失踪。他要求官府强制李绍瑾归还赊借他兄长的丝绸。这则史料能够提供的历史信息有
A.唐朝与罗马一样实行了保护外国人的万民法
B.吐鲁番地区在当时已归属唐朝中央政府管辖
C.唐朝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D.唐朝开始大规模对外出口丝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